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武唐第一佞臣> 婺州刺史 第七章 公主殿下的刁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刺史 第七章 公主殿下的刁難 (1 / 3)

永徽五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古時稱夜為宵,此夜又稱元宵。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是春、夏、冬首個月圓夜,故有三元之稱,即上元、中元、下元。皆是唐朝法定節假日,所有公務員,帶薪休假三天。

關於上元節起源,據漢武帝時,採納方士奏請,通宵達旦祭祀太一神,形成夜裡張燈習俗。東漢佛教入中土,又與佛教“聚集觀燈”習俗結合,形成獨具風采的傳統節日。

此節在大唐最火,甚至超過春節,得益於宵禁制度。黃昏三聲鑼響,百姓回家坊門關閉,外出是犯罪行為。沒本坊出具公事、疾病文牒證明,先挨二十鞭,再關大牢過夜。全年只有上元,解除宵禁三日,是以彌足珍貴,是以萬人空巷。

酉時兩刻刺史府,大院裡立個箕帚,穿絲綢衣戴著花。崔晴虔誠祈禱,請紫姑神降附,並訴美好願望。紫姑神又叫廁神,能預知未來,婦人心事給她聽,有助於願望達成。

這也是上元節舊俗,廁神並不管茅廁,只是取了個倒黴名字。晴願望太多,叨咕半天沒完,能把廁神鬱悶哭。道出最後心願,把武康鬱悶哭,就您這身板,還想生龍鳳胎?可拉倒吧!做人別貪心,平安生單胎,俺燒高香慶祝。

祈禱完出刺史府,十幾名保安開路,前往東明道、花滿樓聚會。剛出大門,節日氣息撲面,放眼望車水馬龍。東明大道路口,不良人設路障,禁止馬車駛入。交通管制勢在必行,馬車禁入東明道,萬一驚了馬就是悲劇。

穿擁擠人群,費九牛二虎力,到花滿樓外。送媳婦兒到女賓部,和狄仁傑、張柬之匯合,察訪負責區域。這也是開會決定的,東明道劃分責任區,歸不同官員負責。

各家各戶掛花燈,繡各種圖案,包括花鳥景觀、人物動物等。其中最大的,是校場點將臺上,兩丈多高的朱雀。婺州地處京城南方,要供奉南方之神,只是造型不咋地。孔雀不像孔雀,鳳凰不像鳳凰,沒絲毫美感,純粹浪費公款。

最的燈,是孩童提的燈籠,只有拳頭大,卻精美明亮。放眼望四周,花市燈如晝,儼然不夜城。人群比肩接踵,絡繹不絕,三人有時被推出很遠。不時遇便衣衙役,向大佬比劃ok,表示盡在掌握中。

擠的太難受,巡視完東明道,從衙門口西行,進入婺州道。人流稀疏許多,心情更難受,兩邊漆黑衚衕裡,不時傳出曖昧聲。次日也是情人節,是情人私奔、少婦出軌的好日子。有詩為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入婺州道不足百步,二十多面具少婦搭訕,羞答答送繡鴦荷包。鴛鴦本是一對兒,雄性為鴛、雌性為鴦,鴦荷意為求鴛,也就是露水野鴛鴦。狄仁傑瞠目結舌,婺州婦人的奔放,絲毫不遜長安。

大佬成為最大目標,畢竟是最高長官,生的偉岸壯碩。張柬之暗暗計算,如果鴦包全收,十三蹀躞的金玉腰帶,絕對不夠掛的。不過大佬高風亮節,文質彬彬的道謝,以公務繁忙拒絕。

狄仁傑覺的,此刻需轉移話題,於是強改曖昧畫風:“昨天收加急公文,朝廷撤銷婺威府,恐影響三月抗災。要不武公上書,闡述鼠災的嚴峻,請求押後解散?”

張柬之接話:“此舉恐有不妥,文官、軍隊互不干涉,貿然上書會惹爭議。至於三月鼠災,狄公不必擔心,徵發金華、義烏民兵即可。咱們婺州的民兵,作戰悍不畏死,不比府兵差。武公可命令於洪志,提早徵...”

話語戛然而止,畫風強改失敗,鬼面具婦人來,口吐“張公有禮”,遞出精美鴦包。張柬之老臉微紅,武康添油加醋:“孟將兄先去忙吧,我和懷英巡察,別耽誤戌時聚會。”

狄仁傑憋不住笑,張柬之很尷尬,乾咳兩聲施禮:“承蒙娘子錯愛,柬之感激不盡,然公務纏身,還請娘子恕罪。”

婦人作揖還禮,收起荷包坦然離去。為緩解尷尬,柬之趕緊轉移話題:“朝廷撤婺州折衝府,是不是秋後算賬?下官聽睦州叛亂時,折衝府因耽誤行程,沒能及時回婺,確有失職之處。”

狄仁傑怪笑:“孟將兄多慮了,府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折衝府亦隨時增減。然婺威折衝府是上府,衛士身經百戰的,解散太過可惜。下官昨天聽,崔行風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對此怨念頗深。”

武康表示贊同,不理解朝廷命令,認為是秋後算賬。不過這樣也好,不再受軍隊掣肘,可以隻手遮天。

不討論此問題,提出新問題:“我有不祥預感,三月鼠災很大,比想象中更大。打算動員百姓,待鼠災來臨,以銅錢換百姓抗災。”

兩人皺眉思考,前方傳來爭吵,抬頭望過去,眉頭皺的更緊。不知不覺間,竟來到華冠廟,爭吵就在廟門口。此為婺州最大道觀,也是最高階獵豔場所,觀裡都是女冠。

女冠是女道士,多為不願嫁人,或逃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少女,借出家入道躲婚姻。同時,也是文人騷客的最愛,狗仔隊的最愛,風韻緋聞從不間斷。

比較典型的,唐代三大女詩人:薜濤、魚玄機和李冶,與李白、王維、陸羽等有緋聞。武康覺的很遺憾,她們是盛唐中唐的,這輩子見識不到。自嘲撇撇嘴,和兩人:“聽爭吵內容,是拐賣兒童,咱過去看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