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監儲存的這幾十萬斤鐵,還是鑄造鐵錢合適,其他的都可以等到以後做。如果能夠製造出精美且難以仿製的鐵錢,價值還要超過幷州的毛皮市場。
看了看諸般齊備,杜中宵到了炒鋼爐前,對陶十七道:“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可以下料?”
陶十七飛快地爬上爐口,看了看火焰,高聲道:“差不多了!且稍待,我去看一看進料的地方。”
下了爐子,跑到一邊進料口看了看,見爐壁已經徹底乾燥,熱氣逼人,大喜道:“稟官人,這爐子已成了!現在下料,下午就可以炒鋼出來!”
等陶十七回來,杜中宵對一邊的唐孔目道:“吩咐下去,凡是定好在這裡的工匠,全部都安排的地方去,一切聽陶十七指揮!今天第一鍋鋼,不得出任何差錯!”
唐孔目叉手應諾,轉身去吩咐等在一邊的匠人,各人到定好的崗位。
陶十七指揮著人,把準備好的生鐵,緩緩放入進料口,進行預熱。準備妥當,才到爐子一邊,對五個壯漢道:“從現在開始,你們鼓風!每半個時辰,輪換一次!此事至重,不得有絲毫馬虎!”
五人叉手應諾。陶十七又跑到爐頂看火候,忙得不可開交。
孫承平帶了三個兒子,緊緊跟在陶十七身後,生怕看漏了一點。這裡炒鋼,跟他們自家以前的工藝完全不同,必須要從頭學起。這是以後自家的飯碗,半點馬虎不得。
隨著鼓風箱送風進爐室,裡面的溫度驟然升高,火焰的焰氣都變了。爐頂的陶十七有些緊張,生怕爐壁砌得不好,造成乾裂。好在一切順利,並沒有意外發生,才出了一口氣。
跟著從爐頂下來,孫承平對大兒子道:“大郎,你到那邊看鼓風。這種風排,從沒見過,沒想到風力如此之大!如果沒有此利器,這鋼就炒不來了。”
孫大郎應諾,慢慢走到鼓風箱邊,盯著風箱看個不停。此時的風箱還是推拉木板,利用扇風的方法向爐膛裡送風。杜中宵利用前世記憶,改為了前世通利的活塞式,推拉皆送風,風力大了數倍不止。這一點小小的改進,爐膛裡的溫度便就升高了很多,也有利於熱幾透過火道進入一邊的熔鍊池。
聽著風箱發出的呼嘯聲,孫大郎心中暗驚,沒想到這起眼的物事,有如此大的威力。
在另一邊的杜中宵看見,心中暗暗嘆了口氣。自己還是疏忽了,忘了在風箱旁邊建個火道,對進入爐膛的風進行預熱。現在送進爐子的是冷空氣,平白降低了溫度的積累速度。
鍊鋼的關鍵便就是溫度,如果能夠超過鐵的熔化溫度,煉出來的鐵就會非常純淨,省了許多鍛打的功夫。使用煤炭,加上成熟的風箱,再加上合適的冶煉方法,可以大提高鐵的產量和質量。
自己建的這一處炒鋼工地,其實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比如風箱也可以使用水力,應該建更多的火道進行預熱,爐型還有改進的空間。不過杜中宵只是臨時到這裡來,沒有必要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