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的貨物,最終都要販賣去口外的,所以此刻躺在條桉上的,大多都是半腰甚至高腰的翻毛皮靴。
吳少爺這邊檢查了從天津市面上採購的皮鞋、皮帶箱包等皮製品,再看著夥計一一在貨品表面和包裝上加蓋私章後,才離開了甲三號院。
接下來在甲二號院,推開了寫著“嚴禁煙火”四個白字的大門,吳少爺檢查了這次要運去口外的另一項重要商品:酒。
用綠色馬口鐵盒灌裝的五十五度標準威士忌(實際就是二鍋頭),如今早已成為了暢銷大漠域外,乃至大明九邊重鎮的真正硬貨。
這種包裝統一,方便運輸的“威士忌酒箱”,只要運出口外,就能在牧民部落換到一切商人想換的東西......包括能作為戰馬的種馬和年輕能生養的女人。
吳家這次也是提前花費了相當多的款項和時間,才從“北方酒業集團”那裡預購到了這一批硬貨。
看著堆滿了倉庫的綠色酒箱,吳法正滿意地點點頭。下一刻,他隨意提了一箱出來,拉開蓋子,用手指蘸了酒液嚐了一口:“不錯,是威士忌原漿!”
一旁吳掌櫃捧著自家略圓的小肚子,半是嘆息半是表功地笑說道:“二少爺,這批酒當真是費了牛力啊......老九我求爺爺告奶奶,就差給酒廠那起子股東磕頭了!”
“唉......也是當年咱們離得遠,訊息不暢的緣故。”
說到這裡,吳法正臉色變得遺憾起來:“但凡當日天津分號的掌櫃有一絲膽略,怎能容如此大的一筆財源滑手而過!”
吳法正的遺憾......終究也只是遺憾罷了。
時至今日,伴隨著穿越勢力的擴張,天津本地土著的利益格局早已定下了大盤。現在有的是排著隊等待穿貴臨幸的地頭蛇,再不是當初曹將軍剛上岸四下蒐羅盟友的局面了。
檢查完酒水,這一次北歸商隊的幾項重要貿易品,就算是檢查完畢了。其餘還有一些日用雜貨沒有備齊,還需要時間來採購,倒也不急。
第二日,吳法正又隨九叔去了吳家在天津的第二處產業:大車店。
義鑫隆是靠商隊起家的,所以在關鍵的交通樞紐開設大車店,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一步棋。
吳法正來大車店的時候,正巧,自家商隊也從張家口趕到了天津。這隊人規模不大,除了運來一批騾馬之外,再就是一批皮貨。
現在,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了:新來的商隊和一部分騾馬會在大車店修整,待到貨物備齊後,就地組建大商隊,將商貨運回山西。
看著馬欄裡的牲畜爭先恐後舔舐著一塊掛起來的方型鹽磚,吳法正不由得又犯起了老毛病,推演起了曹氏大規模販賣私鹽與明廷崩潰之間的關係。
下一刻,狠狠剎住自家思緒的吳少爺,扭頭問道:“餘貨何日能備齊?”
“大約還得一二十日吧。”
吳九掐指算了算,肯定地答道:“照往日行情,這段時日,會再到埠一個船隊......那時候,貨源就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