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棕櫚油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便宜,量大,正適合勞苦大眾食用。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丁市長做推廣時的那些資料和遠景都是真的——南洋無窮盡的“熱帶”土地,百萬千萬畝的棕櫚園,精鋼榨油工坊,巨舶進港,卸下一桶桶便宜到不可思議的油料。
不過這一點白舉人反倒最不擔心。但凡他對穿越眾有一點點懷疑,今天也不會坐在白鵝潭酒店的陽臺上。臺灣那些巨大的工廠,以及最近和某勢力軍政兩界打交道的過程,早已令白舉人感受到了穿越眾的強大和驕傲——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財富,根本就不惜得做局誆騙他那點家產。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遠下南洋去拓荒當地主,這種投入巨大,複雜且長期的行動,根本不是與會明人所能把握和掌控的。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把一切都交給穿越眾,跟著人家劃好的道道來就是了。
一句話,信還是不信?
想清楚問題的關鍵環節後,白舉人按照自己一貫以來押重注獲大利的習慣,在入睡前就決定了投資專案:棕櫚園。
......................
又翻過一夜後,賓客們再一次聚集在了白鵝潭酒店的大會議室。
今天的會議更加務實一點,從昨天的籠統介紹轉為了具體實施事項。關於這方面,當然首先還是地圖:大比例的南洋總圖被換成了大比例的菲律賓地圖。
第一次出發拓荒的地點,會在菲律賓周邊選址。從臺灣最南端到菲律賓北邊的呂宋島,最近距離還不到400公里,即便是從臺江出發,到馬尼拉也不夠1000公里。如此近的距離,對於首次拓荒的組織來說,無論是後勤還是軍事方面的壓力都會低一些,所以毫無疑問,菲律賓的某處島嶼就是開荒的首選了。
另外,菲律賓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是穿越眾垂涎的目標。有了銅,就可以考慮子彈殼,有了鎳鉻,就可以上馬不鏽鋼。即便這些數量不足,也可以生產眼下急缺的電線和不鏽鋼輔幣。所以下南洋開種植園是一方面,另外關於礦產方面,也一直是穿越眾隱而不發的目的之一。
於是今天的主角,便從丁立秋換成了王博王司令。
在介紹了幾處地圖上適合開拓的島嶼之後,丁市長便把舞臺留給了王司令。接下來王司令上臺,便做了關於殖民行動有關於軍事方面的行動報告。
這其中不但包括了開拓軍以及海軍方面目前的各種準備,還包括了和南洋本地土人,海盜,以及歐洲殖民者之間的戰爭預案。總之,計劃很詳細,應對很充分,用來忽悠臺下這幫明人闊佬是足夠了。
然而嘴炮放得再響,終歸是不如實打實地幹一場有說服力。於是王司令在今天的會議最後,放了一個令在坐諸位目瞪口呆的大衛星出來。
只見他用教鞭在地圖上的某點畫了一個圈,然後貌似不經意地說道:“不日本將便要率軍剷平此地,也好檢驗一番近日練兵的成效。屆時諸位嘉賓可於蓮花莖關閘落座,喝茶觀風......我手下兒郎成色如何,屆時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