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華北民眾得以儲存,社會秩序得以勉強維持,每年產生的流民潮就不會出現太高的峰值,穿越眾的流民運輸系統也就能跟得上發展。
以上這種局面才是穿越眾最想要的。
如此再堅持個幾年後,真到了崇禎皇帝心心念唸的忠勇伯親率大軍席捲韃虜的那一天......對不起,到時候某人在將韃虜掃平後,很可能順勢將關寧軍一併掃平,然後南下攻破京師......這個,皇上,實在不好意思,辜負了您的期望,其實,臣是一個演員......
所以說,從茶話會這一刻起,皇帝和曹總兵的利益就不一致了。
而聽到曹總兵將回南方的理由歸於什麼子彈不足後,崇禎有點傻眼。
要知道在今天開會之前崇禎可是做了不少準備的。但是曹總兵這個回答,卻不在皇帝事先計劃的奏對套路之內。所以皇帝只能有點詫異地問起兩位閣臣來:“竟有此事?”
兩位閣臣這時也有點懵逼。當然,周延儒是真懵逼,而事先和曹總兵有過勾兌的溫演員則是假懵逼。
“呵呵,皇上莫急,容臣慢慢道來。”
曹總兵開始詳細給皇帝講起這次戰役來。
由於之前皇帝在奏章中得到的資訊很籠統,只有“驍勇善戰”“器械犀利”這些詞,並沒人告訴皇帝戰役細節以及某款步槍的超級威力,所以當曹總兵科普完後,崇禎才恍然大悟:“如此說來,這‘二八步銃’當居首功?”
“然也!”曹總兵笑眯眯地說道:“皇上,此銃能三百步外貫穿韃子重甲。臣這次對敵,連一門虎蹲炮都沒有,緣何能大勝而歸?全靠這把銃啊!”
“朕要驗銃!”崇禎這時一臉的激動——如果情況真是這樣,那他完全可以“進口”一批火銃裝備給自己放心的部隊,何必低三下四忽悠姓曹的去平虜呢?
“臣遵旨!”曹總兵這時趕忙領旨,然後他當場要來筆墨,手寫了一張紙條,交給太監跑去忠勇伯府帶人來。與此同時,崇禎又命人去御馬監,通知拿一些給京營裝備的火器來。
明末的崇禎皇帝,再不是之前那些養在深宮裡的金絲雀了。即便是,在經歷過這次的己巳之變後,再不懂行的皇帝也明白了武備的重要性。
要知道崇禎當初可是坐在城頭上,現場經歷了一輪輪紅衣大炮的發射和城下的戰鬥,所以他對明軍的火器絕不陌生。另外,像“一炮糜爛數十里”這種鬼話,現在也已經忽悠不到皇帝了。這位很清楚明軍制式火器的威力。
沒過多久,人來了。
忠勇伯府來的是一個明人裝束的王府護衛和一杆槍。而御馬監那邊,則是來了好幾個太監和兵士,還有一些武器和鎧甲。
眼下這種場面忠勇伯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當他站起身指手畫腳一番後,靶場就建好了。
從亭前開始,隔著魚池,每前進50米左右,都會有一張桌子,上面固定著明軍制式的扎甲和山文甲。
然後射擊演示開始了。
結局是不言而喻的。
站在上風頭的幾個御馬監兵士,他們手中的鳥銃,三眼銃等武器,不但裝填慢,而且從中射出的子彈,最多隻能“摸”到100米處的鐵甲。無法穿透目標不說,命中率也低得可怕——這種粗糙的滑膛槍只有打排槍才能談得上命中率。
接下來是忠勇伯親衛的表演。
只見此人不慌不忙,開始以1分鐘4槍的穩定射速打擊300米處的靶子。隨著一下下扣人心絃的槍聲響起,連續二十槍後,直到槍霧阻擋了視線士兵才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