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太監抱著靶子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跪在崇禎面前,舉起了甲冑:“皇爺,小的數過了,中靶十八彈!”
看到這幅上好的甲冑上那密密麻麻的,透射著背後光線的孔洞,年輕的皇帝站起身,伸出微微有點顫抖的手指,在孔洞邊緣的毛刺上不停摩挲。
良久,崇禎才嘆了一口氣:“不想世間竟有如此神器,看來是祖宗保佑,天不絕我大明啊!”
張冬東聞言暗自撇嘴:這功勞又到祖宗頭上了?祖宗真能保佑您老嗎?
看到皇帝的注意力終於被轉移到火槍上,曹總兵除了吐槽外,也是略略鬆了口氣:沒有合理解釋的話,他很難讓崇禎釋懷自己回夷州之事,這會影響君臣之間的蜜月關係。
接下來,曹總兵毫不藏私,他不但親自給在場各位分拆講解了步槍結構,然後當著皇帝的面,拆開了紙殼彈,取出了裡面的關鍵物事:火帽。
按照曹總兵的說法,這塊叫做火帽的不起眼的小銅片,才是他之所以要回夷州的原因所在。
因為火帽這種秘法制作的東西,夷州是不能自產的,只能從海東阿拉斯加國的海商手中購買。
火帽不但昂貴,而且產量稀少。因為阿拉斯加國距離遙遠,所以火帽傳到大明的就更少了。就這次來北方勤王,之所以能換到4000顆頭顱,曹總兵其實已經將自己幾年來的火帽存貨都用掉了。
所以曹總兵這趟是必須要回去的——他要親率船隊去印度洋的貿易都市購買火帽。
聽到完曹總兵的說法後,皇帝不置可否。而一旁的周首輔卻連續問出了幾個問題:離了火帽這槍就沒用了?大明能不能仿造?還有,這火帽和槍到底多少錢?
曹總兵這邊先是報出了價格:火帽在印度洋的購價是二兩銀子/個,運到夷州是三兩銀子,運到京城,那至少也要算四兩銀子/個。
在這裡忠勇伯友情提示:想訓練一個合格的槍手,沒有一千發子藥是訓練不出來的。
至於槍,由於夷州的工匠可以自產,所以便宜點:200兩銀子一把。
最後關於仿造一事,曹總兵大方的答應:可以留下10杆槍和100發火帽給皇上拿去仿造。如果大內的能工巧匠能仿造出來,那更好,他以後就不用去印度洋冒風險了。
崇禎聽到這裡,緩緩點了下頭。
一旁周首輔看到皇帝點頭後,則拉下臉怒道:“大明的鳥銃一杆也不過10兩銀子,子藥更是便宜,他從未聞有這樣貴的火銃和子藥,是不是你這廝故意抬價黑了心?”
曹總兵聞言搖頭苦笑道:“大明的鳥銃是便宜,可大明的官兵也被韃子像狗一樣攆著跑。他老曹的鳥銃是貴,可用的是阿拉斯加槍管,所以能打死4000韃子。”
曹總兵最後問道:“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周大人,你該不會連這點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吧?”
周延儒:“......”
旅明
閱讀悅,閱讀悅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