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穿白大褂的一群人從樓裡迎出來,梁樂天和米碩頓時在臉上堆滿了微笑,擺出一副領導視察的樣子,熱情地上前握住了楊樂意的手猛搖:“樂意,辛苦了辛苦了,車上有頭鬣羚,我們哥倆專門打來給你燉砂鍋用的!”
“感謝感謝!”楊樂意一張圓臉上這時也堆滿了笑容:“我這兒有牛肉,咱們晚上好好好吃一頓。”
說話一群人就進了樓。
一樓主要用來做各種實驗和當倉庫,楊樂意平時也會在這裡合成一些化學品。
而進了門廳後,梁樂天他們帶來的隨員就留在了這裡:大家今天的目的彼此都清楚,主要是去二樓看看的,所以只有梁米二人上了樓。
上了二樓後,梁米二人就在門廳換上了隔離服,穿上了雨靴,然後踏過了消毒用的石灰水池後,這才跟在楊樂意身後進了一號實驗室。
看似安靜的實驗室,其實裡面人數不少:10個身穿白大褂的“女工”,每人面前都擺放著一臺顯微鏡,還有一些****罐罐,正在長長的桌案後忙碌著。
俯身在一個女工身後看了幾眼,當過種子公司農技員的米碩小聲對楊樂意耳旁說道:“不錯,技術越來越熟練了。”
“熟能生巧唄。”楊樂意笑著點了點頭。
馬鈴薯和甘薯的種苗,是需要脫毒的。這些女工的工作,就是脫毒工藝其中的一個流程。
甘薯和馬鈴薯良種,隨著種植代數的增加,會出現植株變小、長勢衰退、塊莖變小、產量品質明顯下降的現象這叫做種性退化。
種性退化是嚴重影響作物產量的,而種性退化的原因是什麼呢?病毒。
甘薯和馬鈴薯的植株病毒,會透過昆蟲、線蟲和真菌等等這些傳染源,不停在作物體內傳播,導致作物一代不如一代。
而種子基地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後世普遍使用的莖尖脫毒技術來得到無毒的作物良種。
如果見過發黴的麵包片或者土豆片的人就會知道:黴菌並不是均勻鋪在麵包上的,而是像一滴滴墨水般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菌斑,這是細菌群落生長的正常形態。
而莖尖脫毒技術也是利用了這一點:病毒在植物組織中分佈不均勻。
脫毒技術就是先將帶毒塊莖上的頂部生長點切下,然後將這些病毒濃度比較低的部位進行組織培養,生成小苗,再透過檢測從中選出無毒苗。
這些在桌案上忙碌的女工,她們正在進行的,就是用顯微鏡挑選無毒苗種的程式。
通常來說,一波種苗的脫毒率僅僅是百分之幾或者千分之幾。這也是實驗室需要這麼多女工的原因:她們每個人都要枯燥地檢測成百上千份材料後,才能從中挑出一些無毒苗來。
這些女工論起真實身份,就是一些跨海而來的普通流民女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