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技術含量來說,開發鹽田對於掌握著各種測量工具和氣象觀測手段的穿越眾,實際上沒有難度。而製鹽的困難,主要在於勞動力:即便是在後世,有著各種機械輔助的情況下,製鹽仍然是勞動條件最艱苦的工作之一。
穿越眾的鹽場隊伍自然更加艱苦,屬於徹底白手起家。陸海洋帶領的這300號人,在這片灘塗上開發鹽田的同時,還要搭建碼頭,清理植被,填埋溼地,修建住宅,工程量巨大。
傳說中的那一桶柴油遙遙無期,窯區也不可能拉電纜過來,所以上述的一切工程都需要靠人力搞定......
眼下鹽場的交通還是隻能靠海運,這要比在溼地洩湖間修一條路要靠譜的多。搭載勞工隊開荒的,自然還是元鬥號,除了一些工具和糧食外,船上還搭載了幾塊彩鋼板,回頭能搭個集裝箱小屋出來......這大概算是陸海洋唯一從大辦公室得到的精神鼓勵啦。
元鬥號在預定的灘塗靠岸。特意挑選出來的頭一批100個熟練勞工,按照所屬宿舍分成的10個標準小組,這時井然有序的開始下船。一部分人在灘頭上解除安裝貨物,另外一部分人舉著火把,開始燒荒草: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勞工們現在很清楚穿越眾的脾氣,每到一地,清理植被和填埋死水,是最優先順序的工作。
現在是陽曆一月底,是臺灣最涼爽的冬季,西班牙人此刻正在臺北天天看雨,而臺南平原依舊晴空萬里——距離臺南雨季到來的七八月份,還有至少6個月的時間。
這就是臺南之所以適合曬鹽的最大優勢:氣候。陸海洋率領的鹽場隊伍,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儘可能快的將鹽曬出來,一旦有了能持續供應的鹽,窯區那邊就準備上馬電解裝置,用來製備一些當前急需的化學品。
......
陸海洋和他的300勇士,要在藍天溼地之間修地球,這很寂寞;相比之下,穿越眾的另一處工地就熱鬧多了,人聲鼎沸,摳腳大漢雲集——船廠。
臺江船廠是規劃已久的專案,然而專案書一直停留在紙面上,從未付諸施行,原因很簡單,缺乏造船材料。
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和鐵料。穿越眾佔據大員後,運輸船隊最優先輸送的,永遠是人口和糧食,肯定輪不到木材和鐵。
窯區基地開張,木材成為富足產品,然而鐵料的運輸優先度依舊不高,再加上朝廷禁止大批鐵料出海,所以大員一直以來,都是靠運輸船隊零散運來一些手工鐵製品和少量鐵料混日子。
隨著某勢力在大員站穩腳跟,攤子越鋪越大,鋼鐵,確切的說,用明代粗鐵料煉製現代鋼鐵,成為下一步工業發展的重點環節。所以在新年會議過後,大辦公室發給杭州站的指令上,已經明確指示杭州站要想辦法加大購買鐵料的力度,調整船隊今後的貨物配比。
得到杭州站肯定的答覆後,船廠的裝置和人員開始調集;最近一批出發的運輸船隊,就裝載了15噸生鐵,看到電報後,臺江船廠才正式開始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