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說道:「暫歸工部管轄的六艘劍舟立即升空,交予大驪軍方負責,去往邯州。」
「再以兵部文書的形式,通知邱國朝廷,立即撤回兩支擅自起兵叛亂的邊軍。」
「傳令大驪邯、蔚兩州將軍,即刻起開營拔寨,抽調一支精銳輕騎即可。各自在邱國邊境的駐軍地點,帶兵武將可以自行決斷。」
「禮部通牒邯州境內所有山水神靈,全部退回祠廟金身,等待大驪軍方調令。近期膽敢公然犯禁者,悉數轉為Yin祠,當場打碎金身。同時,有邱國文武勾連某國的線索或是證據,立即上報大驪刑部,准許破例飛劍傳信至。」
「邯州在內,連同接壤三州,所有大驪文武官員,不管用什麼方式、手段,都徹查一遍,在近五年之內與邱國有任何利益往來的,就算是隻有一兩銀子,一幅字畫,都給我記錄在冊。
隨著一條條國師「手諭」下達。
剎那之間,一座御書房便忙碌起來了。
沈沉笑呵呵問道:「需不需要從蠻荒那邊將邱國籍的大驪邊軍,抽調一撥回來?」
趙端瑾點點頭,「此舉可行。」
這些跟隨大驪鐵騎一起趕赴蠻荒戰場的,他們不管出身、官位高低,都有個共同身份,老卒。
陳平安搖頭道:「沒必要。」
趙端瑾微微皺眉,沈沉倒是真沉得住氣,沒說什麼。
陳平安繼續說道:「兵部刑部,將雙方管轄所有安插在邱國的大驪諜子、死士,如今身份,潛藏何處,以及他們歷年來的歸檔情報,也都立即給出一份詳盡名單。除此之外,將那些曾經參加過大驪邊軍、陪都戰役的邱國武將校尉,再加上邱國中層文官,也給一份名單,他們各自對大驪朝廷持有態度如何,善意,中立,惡意,兵部刑部都有做過類似的鮮明標註嗎
?」
兵部侍郎吳王城點頭道:「兵部這邊都有!不僅如此,持中立態度之邱國文武要員,戰事一起的態度轉換,也有相對應的評估,以及表面看似對我大驪深惡痛絕的官員,私底下品行、喜好如何,都有詳細記錄。」
刑部尚書馬沅啞然,不過依舊是朗聲照實說道:「刑部暫時尚無這項舉措。」
陳平安卻沒有因此訓斥刑部,反而對吳王城說道:「吳侍郎記得事後跟刑部詳細討論此事,再將議事記錄抄送一份到國師衙署。」
吳王城點點頭。馬沅顯然有些意外。
陳平安思量片刻,說道:「那場小規模議事,再加上戶部官員好了,倒是不必三位戶部堂官親至,員外郎就足夠。讓邱國老實一點,太容易了,難的,是如何收拾後續的爛攤子,少不得還要戶部往外掏出點銀子,只需盯著那些喜歡錢的有權宦官,山上神仙和江湖名宿,至於那撥不管是被派系之爭傾軋失勢、官場同僚排擠厲害、總歸都是鬱郁不得志的邱國文武官員,也別放過。要錢的,給錢,要官的,也給,要名氣的,一樣給。至多等個五六年、至多十年時間,我們再幫這個單字藩屬國,全部換上一撥心向宗主國的能臣幹吏。」
「這只是收拾爛攤子的一系列舉措之一,我近期會寫一份東西,專門講述如何"收拾爛攤子",抄送給有資格列席小朝會的官員,也希望諸位屆時快速回復,字數不限,多多益善。最好是形成一個有規可循的朝廷定例,以後再處理類似事情,只需要按部就班。」
陳平安轉移視線,問道:「陛下,我去千步廊那邊,跟兵、刑堂官商議接下來的具體事務?」
宋和說道:「國師不必挪步,就在這裡議事好了,國師若是覺得那邊更有效,我可以跟著去那邊。」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說道:「那就去那座國師官邸處置這件事務。」
宋和起身笑道:「寡人剛好可以領著國師去那邊看看。」
陳平安站起身,突然問道:「國師衙署那邊也有類似的設定吧?」
宋和忍俊不禁,「有的,比御書房還要闊綽些。」
陳平安小聲道:「我這師兄,倒是不怕僭越。」
本來皇帝開口,都還不太敢笑出聲的一眾公卿,聽到國師自己揭老底,頓時也是大笑不已。
陳平安望向那位沉默寡言的精悍老人,鴻臚寺卿晏永豐,說道:「稍後派人把韓鍔和劉文進帶去國師衙署的門外邊等著。再讓晏皎然也過去一趟,我找他有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