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玄幻魔法>劍來>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房裡的寫書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房裡的寫書人 (1 / 7)

吳王城竟是有些喘不過氣來。

沈沉不愧是宦海沉浮一甲子還有餘的老尚書了,只是迅速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後邊的皇帝陛下。

工部溫而是沈沉的學生,低頭喝了一口冰鎮梅子湯,小朝會獨一份的,上柱國姓氏可喝不上。

鴻臚寺卿晏永豐,紫照晏氏當代家主,是個容貌極為精悍老人,在這裡,一向是點卯而已。

刑部尚書馬沅,站起身,拽起腰間一塊玉牌,片刻之後,御書房內出現一座沙盤模型,碧綠顏色的袖珍建築,金色文字顯示出不同的衙署,馬沅如「探囊取物」,從千步廊一側的南薰坊兵部衙署,開啟一座「地」字型檔,再從中找出「邯州房」,緊接著從房內精準找到「邱國」,馬沅朝一張書案上一份早就備好的卷宗,伸手點了點,那份卷宗便憑空出現在御書房內,懸在空中,馬沅走過去拿在手中,望向皇帝,宋和笑道:「先讓國師過目。」

馬沅將卷宗交給陳平安,這位刑部尚書也不著急回去落座。

刑部的檔案庫,與打造劍舟的船塢,都是大驪朝廷的第一等機密。

別部官員想要調閱秘錄,需要層層審批,勘合極嚴,就算是刑部內部,也是規矩重重,一道道手續,不能出現絲毫紕漏。

雖然規矩多,卻並不意味著可以慢。

假公濟私,故意拖沓,想要藉機收取陋規,或者手段稍微高明一些,只在暗處進行利益置換?或是當天心情不佳,就給誰甩臉子,故意刁難別部官員?又或是出身不同的姓氏、官場山頭,上邊的人不對付,今兒總算落到暫在下邊的我手上了,偏要卡你一卡,事後好與上邊證明自己是如何的同氣連枝?

昔年崔瀺每個月都會定期抽查這類公文,但這還只是表面的「官樣文章」,真相是崔瀺在前三年裡邊,就一直盯著所有刑部檔案諸司衙署官員的所有言行。

人性是說不準的東西,但是一個人的強大慣性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三年過後,崔瀺一次性拿出來翻舊賬,賞的賞,升遷的升遷,罰的花樣就多了,不是喜歡在坐在那把椅子上邊,將權力用極致嗎?

先把你的官帽子摘了,並且是這輩子都別想在仕途有所建樹了,當官這條路就此斷絕。

舉薦官員,跟著貶了,沒找到問題的科道官也別跑,若是出身好的世族子弟,家族各類蔭封,例如國子監名額,莊田數額,一律酌情減少,若是扣除到沒有還不夠罰的,就找在朝為官的家族長輩,該申飭就申飭,該減俸就減俸,該辭官還鄉就辭官。至於回到官邸或是家族祠堂,那是關起門來的家務事。反正具體緣由,賞罰條例,執法正規化,下發到府郡一級的朝廷邸報,都給你寫得明明白白。

我崔瀺,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一個,沒有道統文脈,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學生弟子,沒有家眷子嗣,沒有親朋好友,沒有志趣相投的文人,沒有相熟的山上道友,無需置辦任何私產,不接受任何朝廷封賞,年復一年,每年就是一顆雪花錢的俸祿。

所以若是與我政見不合,那就是你錯了。

如果是就某件具體事務上邊,有不同的意見,可以遞交公文,崔瀺都會親自過目,有批覆的,說明有可取之處,沒有批覆的,也會原路送返,說明全是廢話,但是裝公文的信封外邊,都會鈐印有一方國師專設衙署的官印。更有能耐的,還可以直接找崔瀺,當面吵架都可以,前提之一,是你跟保薦你越級議事的兩份官場履歷,都經得起查,之二,親自領你過來的大小九卿這類***,得保證你不會浪費一國國師的寶貴光陰。

昔年繡虎唯一的散心舉動,就是離開那座人云亦云樓,慢慢走出巷子,獨自去城頭那邊看看。

之所以本次議事,沈沉他們這撥重臣會覺得不適

,就在於先前椅子的主人,那頭繡虎,不管是早朝還是御書房小朝會,跟誰討論任何事情,崔瀺幾乎都是沒有情緒起伏的。

絕不會像陳平安今天這樣直白無誤表露自己的情緒。當然,上次議事,陳平安更像繡虎些。

陳平安翻頁極快,迅速看過卷宗,神色舒緩幾分,卷宗不厚,屬於精心匯總過的,許多重要人物和關鍵事件下邊都標明有批註、索引……只能說還行。

所以陳平安還是搖搖頭,直接否定道:「宗室,邊軍武將,世族,武功勳貴,修士,江湖,山水神靈。總計七個大條目,被刑部挑選出來、記錄在冊的卻只有九十三人,人數太少了,必須再補。」

「刑部再去一趟人字型檔翻檢,就按照地方豪紳、鄉野隱逸等條目去找。馬上著手此事。尤其要注意搜檢、收集在野計程車族文人,閉門著書立傳,結社講學的,只要是涉及大驪朝廷朝政和邊軍印象觀感的,嘴上說的,紙上寫的,好話壞話,都別漏掉。」

馬沅眼神古怪,心情複雜至極,敢情國師大人你偷溜進去逛過?不然豈會如此熟稔我刑部諸司內幕,如數家珍?

十餘位正埋頭案牘間、落筆如飛的青年官員,立即站起身,開始按圖索驥,熟門熟路翻檢、抽調出位於不同書架上邊的檔案,與此同時,還有一撥年輕官員負責篩選整理、記錄文字,畢竟是「直達天聽」呈現給御書房小朝會的資料,必須精準無誤,力求用最少的文字,給出最多的內容。

瞧了眼那位年輕隱官的微妙臉色,馬沅鬆了口氣,自家刑部還是很有幾棵好苗子的。

陳平安當然沒有去刑部當那樑上君子,卻也懶得解釋什麼。

只是作為當年獨力完成避暑行宮和躲寒行宮所有資料分門別類、重新歸檔的隱官,這種門道,熟能生巧,一種學問到了極致,萬變不離其宗,只說那些卷宗裡邊夾紙條的數量,就數以萬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