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開銷也同樣翻了好幾翻。
軍餉和官俸兩項,就拿走了很大一塊。
攤丁入畝之後,停止徵用民夫服徭役,而是改為花錢招募。
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各地的基礎建設,比如修築馳道,建設水利設施等。
還有陝西治沙防沙,支援河西、遼東、交趾等地的建設。
再加上其他的支出,朝廷勉強實現了收支平衡。
五年工作計劃徹底將戶部掏空,還要內帑補貼六百萬貫才能抹平赤字。
再憑空增加兩千多個衙門的開銷,朝廷的壓力只會更大。
雖然大家都知道,新設的衙門必然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可那是未來的事情了,眼下沒錢朝廷分分鐘財政破產。
關鍵是,誰也不知道新部門該怎麼設定,承擔哪些政務。
還有就是,老派的官吏,能否勝任新工作。
所以,雖然中樞總體上是支援變革的,但具體怎麼變一直很慎重。
現在陳景恪提出特區計劃,給大家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先在特區試運營,摸索熟悉了再全國推廣。
陳景恪繼續說道:“在原有衙門不變的情況下,特區的每個縣增設兩個衙門。”
“第一個衙門是綜改司,歸內閣直管,在地方設定綜改局。
“該機構沒有其它諸如司法、民政、稅務等任何權力。”
“專門負責監督、指導地方的變革工作和五年計劃施行工作。”
“同時還要將收集到的情報資訊,及時匯總給綜改司。”
“方便內閣瞭解地方情況,更準確的做出政策調整。”
眾人仔細思考之後,不得不承認這個提議確實很好。
朱元璋不停的點頭,卻並沒有開口說話。
他只是過來旁聽順便提提意見,真正主事的是自己兒子朱標。
可不能隨便開口,搶了親兒子的權力。
朱標也很尊敬自家老父親,先是請示了一下他,才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