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336章 設立新衙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6章 設立新衙門 (1 / 7)

“一個布政司只有十七名命官,縣衙只有四個命官,鄉只有一名命官。”

“按照以前的制度,勉強是夠用的。”

“但在全新的制度下,連基本的衙門運轉都無法維持。”

“所以,特區必須要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更加專業化的衙門。”

陳景恪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絕的介紹著。

對面坐著兩排人,第一排是朱元璋、朱標、朱雄英祖孫三人。

第二排是李善長、徐達、邱廣安等七名內閣學士。

在兩排座位的後面,還站著好幾排人,都是內閣行走。

每人手裡都拿著一根炭筆,快速的記錄著他說的每一句話。

陳老師雖然不會做課後檢查,但誰對他的課理解的更深,誰就有機會優先獲得重用。

大明的官吏選拔制度日漸模式化,想越級跳很難,必須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

而官吏的任期,三到五年為一屆,幹滿了才能提拔。

在這種情況下,一步領先就是步步領先。

內閣行走只是觀政,未來都要外放為官。

但什麼時候外放,去哪裡任職,擔任何職,直接關係著未來的上限。

毫無疑問,去即將設立的特區,起點是最高的。

目前內閣行走有四十八人,計劃人數一百零八人,以後會有更多人加入。

相互之間的競爭非常的激烈。

想要爭取去特區的機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理解陳景恪的計劃。

所以他們自然是最用心的。

對於地方衙門的官員不夠用這一點,朱標等人早就已經知道了。

五年計劃進展緩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缺人。

但新增加一個機構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尤其是大明這樣國土面積遼闊的國家,更麻煩。

一個縣增加一個官身,全國加起來就是兩千餘人。

再加上配套的吏員,數量更加龐大,對財政是個不小的壓力。

事實上現在朝廷的財政也只是勉力維持。

雖然透過開海、均田、稅改等一系列手段,使得朝廷歲入翻了好幾翻。

目前達到了一萬萬三千萬貫,是洪武十年的六倍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