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劉勝哭兩聲‘國失棟樑’,再風光大辦,人們就只會記得晁錯是英烈,而非損壞太廟牆垣的賊子。
——華夏人民的情感,都是很淳樸的。
當有一個人,願意為國家,尤其是願意在戰場上,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時,這個人身前所犯下的絕大多數過錯,就都可能得到華夏民眾的原諒。
劉勝原先,打的也正是這個算盤。
接受晁錯的自薦,將晁錯自御史大夫這三公級別的位置,外方為二千石級別的邊關郡守,劉勝就是為了得到這樣一個結果。
但晁錯在戰場上活了下來,甚至是活著回到了長安······
“呼~”
“僅此一戰,晁錯也算是見過血了。”
“真要有下一次,保不準還真就讓他建得武勳,甚至封侯拜相······”
對於晁錯的軍事才能,劉勝自是不屑一顧——晁錯並非是軍事方面的人才,也從來都沒有從軍的精力。
但軍事才能大機率一般,卻並不影響晁錯,也同樣是這個崇尚武風的剛烈時代的一員。
——晁錯,是一位劍道大師。
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晁錯保不準還真有機會,憑藉自己高強的個人武力,立下足夠封侯的武勳。
不用多:五百戶也好,三百戶也罷;
哪怕是一百戶、五十戶食邑,只要讓晁錯撈個徹侯的勳爵,那擋在晁錯和漢相之位間的一切阻礙,都將煙消雲散。
晁錯成為丞相,將水到渠成。
而這,是劉勝絕不希望看到的······
“許其戴罪立功?”
“若戰死,便厚葬;”
“若立了武勳······”
···
“嗨;”
“若真要立了武勳,那便當是他命中註定,要過一把丞相的癮吧。”
“誰讓當年,朕自己要犯這個賤呢······”
如是想著,劉勝便自嘲一笑,又嘆息著搖搖頭。
當年,如果劉勝不出手,晁錯其實是必死無疑的。
那一天,先帝甚至已經為晁錯設下相送宴!
只是當時,因劉勝這支蝴蝶,而意外沒被氣死的老丞相申屠嘉,和劉勝都一致認為:當時的晁錯絕對不能死,一旦死了,就必定會助長劉濞、劉武為首的吳楚叛軍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