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畢,幾個孔武有力的闖軍立馬上前,三下五除二架起朱採𨮫就拉了出去行刑,朱採𨮫早就嚇得六神無主,黃白之物流的滿地都是,看的百姓一陣鬨笑。
天潢貴胄,不過如此!
朱採𨮫死了,李自成和牛金星連最後的體面都沒留給他,沒有毒殺,也沒有勒死,而是如同江洋大盜一般直接在鬧市斬首,臨了還不許收拾,這個可憐的朱家子孫就這樣直接曝屍鬧市。
殺王,起義軍也不是沒幹過,但往往還是會體面一些,這般不體面倒是頭一次,算是狠狠抽了朝廷和崇禎的臉,當然抽了崇禎的臉,高興的是老百姓,永寧的縣民問說朱採𨮫被斬,紛紛湧上街頭慶賀。
藩王為禍地方早就讓百姓不勝其擾,如今李自成將他明正典刑,是狠狠收了波民心,永寧百姓為了慶賀,甚至拿出酒肉招待闖軍,更有甚者索性直接對著李自成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口中直呼“萬歲!”
這般收效,足可見牛金星殺王收心的法子是沒錯的。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李炎是下午才知道朱採𨮫被殺的事情,他倒是不至於為了朱採𨮫惋惜,就是聽說此事的時候頓時愣住了。
恰好顧復光正在他旁邊商討班直衛的事情,見他愣住,小心翼翼的問道:“如此大事,闖王為何不通知觀軍?”
按理說,就算是不採納他的意見,也應當告知一聲,結果瞞著他把人殺了,這是什麼?這是不信任啊!
一股危機感爬上了李炎的脊背。
“顧參軍那邊沒人來報嗎?”沉默了許久,李炎才抬起頭向回稟計程車卒問道。
“沒有!顧參軍這幾日沉湎博弈,並未來報。”士卒一五一十的說道。
博弈?顧君恩會玩物喪志到這種地步李炎是不信的,不來報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顧君恩是樂意看到事件這麼個走向的,讓牛金星跟李炎鬥,自己作壁上觀不是最好的選擇嗎?“顧先生,班直衛的訓練,得加快了。”李炎對著顧復光微微一嘆,開口說道。
......
永寧王朱採𨮫被殺,最先得到訊息的不是朝廷,而是河南官場。
河南官場的反應是意料之中的,整個官場都大地震了,一國之藩王,太祖血胤就這麼被叛賊堂而皇之的殺了,屍首還被棄市,這屬實是把老朱家的臉摁在地上摩擦。
雖然朱採𨮫在宗室中也沒啥存在感,但出了這檔子事,還是要有人背鍋頂責的,河南的官員們跟快就行動起來,大體上是分兩步走,首先彈劾已經殉國的永寧知縣武大烈,認為他防守不利,才到這種地步,實在是該死,若不是已經殉國,定要抓來三刀六孔才解恨。
其次便是河南巡撫李仙風,認為他不救援永寧,導致藩王遇害,罪大惡極,實在應該免官流放!
總之,伴隨著永寧王被殺,整個河南有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口水戰,相互指責謾罵,可以說是洋相百出。
若是說河南有沒有清醒的人,也是有的,一個是河南巡撫李仙風,一個是在洛陽居住的兵部尚書呂維琪。
闖軍破郟縣後,呂維琪就已經敏銳的察覺到闖軍已經隱隱有坐大的勢頭了,當下剿滅的方向應該調整了!
正如呂維琪上書所說“瑪瑙山一戰,獻賊不足為慮,豫北之寇,不過無根浮萍,豈足為懼?然,闖賊起兵至今十數年,屢敗屢戰,屢剿不滅,此非天助則必在人為,如此巨寇,若不早除,必為心腹大患矣!”
可惜,真知灼見並不被朝廷採納,朝廷依然認為張獻忠是眼下最有威脅的勢力,資源都傾斜在對張獻忠的圍剿上,對李自成則放鬆了警惕。
河南巡撫李仙風倒是也看的出李自成的威脅,但這個人立功心切,迫切的想要做出些成績,豫北的賊寇已經被他收拾的奄奄一息了,他是捨不得這個時候放棄豫北去對付李自成的,到手的功勞,怎麼能不要呢?
等李自成宰了朱採𨮫,河南各方面包括朝廷才回過味兒來,可這個時候才赫然發現,眼前的李闖哪裡還是當初的李闖?李自成破永寧後,帶甲三千,從者三萬餘,其中還有騎兵千餘,無不鐵甲兜鍪,遠而觀之,朝廷經制之師亞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