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開順:1644> 第七十六章:殺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殺王! (1 / 2)

軍議鬧得不歡而散,牛金星跟李炎各持己見,針鋒相對,說是好不示弱都不為過,畢竟牛金星主動挑起戰端,李炎也斷然沒有不反擊的道理。

大略上還是牛金星指責李炎“革命的不徹底性”,李炎則抨擊牛金星思考“不切實際”,“書生之見”、“看不到天下大勢”。

而李自成麾下的將領也很快選邊站隊,支援李炎的無外乎還是李錦跟高一功,當然現在還加入了一個李友,劉芳亮雖然沒有直接表態,但還是模稜兩可的表示李炎的意見也不是不可以。

而支援牛金星的就海了去了,從劉宗敏到田見秀,再到李雙喜、劉汝魁、王文耀等等,闖營的主要將領都站在了牛金星這邊。

其實事情到這個地步牛金星目的已經達到了,既進一步分化了軍隊跟李炎的關係,又賺了一波軍頭的好感,這波博弈他其實已經大獲全勝了,在這種背景下,軍議也就草草結束。

其實未見得牛金星就是農民階級的代言人,牛金星也不過是把農民階級當做跳板而已,莫說是他了,就是李自成也未見得就是農民階級的堅定支持者。

牛金星的心態很好揣摩,一方面他被明廷官僚構陷,多少有些“懷才不遇”的情節在裡面,這樣的人自然做起事了就更加偏激和張揚。

另外一方面,在牛金星看來他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殺富濟貧,既可以收買人心,又可以解決闖軍的財政跟後勤問題,一箭雙鵰有什麼不對?

況且縱觀歷史,那些能成事的人哪個不是先邀買百姓的心,拉起足夠的兵員跟基業,等天下穩定,再開始慢慢收拾豪強士紳的民心,再或者乾脆自己製造一批新的豪強士紳出來就是。

如今大明已經是冢中枯骨,幹掉了大明天下還有什麼競爭者?到時候有的是時間去梳理內政,拉攏地主士紳,甚至到時候挾開國之威,這些事情做起來更順暢,有什麼不對嗎?其實牛金星的想法未見得就不對,但是沒開上帝視角的他是不知道後面還蹲著個滿清的,他只是河南一個舉人,雖然對滿清入寇有所耳聞,但也僅限於耳聞,他對滿清是沒有概念,沒有了解,更談不上具體的戰略佈局的。

畢竟按照歷史的經驗來說,開國之王朝,怎麼可能會打不過塞外邊寇?就是如北宋那般例外也能爭個澶淵之盟,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他這麼想,李炎可不這麼想,李炎是開了上帝視角的存在,自然清楚滿清的威力,所以他的所有戰略佈局跟決策本質上都不是以大明為對手,而是以日後的滿清為戰略對手來佈局的。

收攬士心你現在不做,到時候萬一一片石又戰敗,闖軍又會面對四處起火的尷尬境地,猛虎難抵群狼,到時候任憑你如何善戰,也只能落得個虎落平陽的下場。

......

當然,李炎的想法是他的,牛金星跟李自成看起來,他就是純純立場問題。

最可恨的還是牛金星下來後的神補刀,下來後,李自成暗自召見了牛金星,雖然說他傾向牛金星,但也不至於完全不顧及李炎的謀劃,畢竟李炎的水平他也是知道的。

李自成詢問牛金星對李炎的對策怎麼看,以及認為李炎為何會有此決議。

牛金星自然保持了原有的口徑把李炎的策略批判的一無是處,若是這些還好,但牛金星最後一句話,算是一下給李炎將死了。

“炎不欲殺永寧王,蓋不願擔殺藩之罪也。”

此言一出,李自成頓時臉色陰沉下去,牛金星拿捏的很到位,一下子點到了李自成的擔心之處,李炎不肯殺明朝的皇族,是不是因為想給自己留後路?他是不是想做宋公明?所以才對豪族藩王這般曖昧?

這件事可就不小了,往大了說直接可以算李炎有二心了,所以此話一講,不管李炎是不是有這個想法,李自成都已經開始猜忌起了他,當即就一言不發的摒退了牛金星,心中卻是對李炎開始猜忌了起來。

所以,這件事結局很快就出來了,次日李自成就宣佈要“公審”朱採𨮫,要押著這個大明的天潢貴胄過堂受審。

這可就熱鬧了,百姓們哪裡聽說過審判王爺的?自大明開國二百七十多年,沒見過有藩王過堂的,如今居然要審王爺,頓時都雲集而來,紛紛來看這熱鬧。

主審的位置,李自成交給了牛金星,牛金星是何許人?那可是實打實科場出來的人物,政治鬥爭也是玩的不少的,嘴皮子那是相當的六。

公審進行了一上午,幾乎都是牛金星單方面輸出,朱採𨮫看到四周全副武裝的闖軍士卒早就嚇尿了,還指望他能自己辯白?於是乎,朱採𨮫很容易就被塑造成一個,對內淫亂,對外無道的暴虐藩王形象,便是連小時候偷雞摸狗,偷窺女子的事情都描寫的繪聲繪色,活脫脫一個天生的壞種,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或許是常年充軍的經歷,牛金星在煽動民意方面是一等一的好手,三言兩語下來就把百姓的情緒調動了起來,紛紛開始喊打喊殺。

藉著這股東風,牛金星驚堂木一拍,下令道:“朱採𨮫罪不容赦,著抄沒一切家產,押出棄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