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清相國.> 三十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十二 (3 / 5)

陳廷敬打量著戴坤,二十歲上下,眉眼確似其父,便道:“年紀輕輕,正是讀書的時候,怎麼來抬轎?”

戴孟雄恭敬道:“回欽差大人話,卑職家裡並不寬裕,請不起先生。況且縣衙用度拮据,我讓犬子來抬轎,也省了份工錢。”

陳廷敬點點頭,說:“國朝就需要你這樣的清官啊!”

戴孟雄笑道:“欽差大人,為官清廉,這是起碼的操守,不值得如此誇獎。”

陳廷敬望著戴坤,很是慈祥,說:“不過讀書也很要緊,不要誤了孩子前程。”

戴孟雄道:“看看再說吧。等幾年,陽曲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再讓犬子去讀書吧。”

陳廷敬點點頭,不再多說。戴孟雄領著陳廷敬往村子裡走,說道:“百姓要是知道朝廷欽差巡訪,肯定會跪道相迎。百姓可愛戴朝廷啦!可卑職知道,欽差大人討厭擾民,就沒事先讓百姓們知道!”

陳廷敬點頭笑笑,心想一路上銅鑼都快敲破了,鬼都沒碰著一個,陽曲百姓不會都是聾子吧?陳廷敬把話都放在肚子裡悶著,只拿眼睛管事兒。

戴孟雄邊走邊說:“欽差大人,這就是頭一個建龍亭的村子,李家莊。”陳廷敬早看出這個村子氣象凋敝,並不顯得富裕,便問:“怎麼個由來?誰首先提出來的?”

戴孟雄說:“村裡有個富裕人家,當家的叫李家聲,獨自出錢,建了龍亭。”戴孟雄說罷,便吩咐衙役快快進村叫李家聲出來迎接欽差大人。

陳廷敬聽了並不多說,暫且敷衍著:“哦,是嗎?”

戴孟雄領著陳廷敬走過村巷,忽見一大片宅院,心想這肯定就是李家了。果然有位中年漢子跑出門來,跪伏在地上,叩首道:“草民李家聲拜見欽差大人跟縣官老爺!”

“李家聲免禮!”陳廷敬說罷回首四顧,居然沒見一個人出來觀望。

李家聲爬起來,低頭道:“請欽差陳大人、戴老爺屈就寒舍小坐!”

陳廷敬覺著奇怪,問道:“李家聲,你怎麼知道本官姓陳?”

戴孟雄出來圓場說:“欽差大人是當今山西在朝廷做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進山西,百姓誰人不曉啊!”

陳廷敬說:“你不是說不敢讓百姓知道我來了嗎?”

戴孟雄答話牛頭不對馬嘴:“卑職平日出來,也不敢驚動百姓,這都是跟欽差大人您學的。”

楊乃文忙附和道:“我們戴老爺平日暗訪民間,布衣素食,很得民心啊!”

陳廷敬含糊著點頭,進了李家大院。劉景不經意回頭,見不遠處有戶人家的門開了,一個小孩跑了出來,奇怪地看著外面。一個婦人忙追出來,抱著小孩慌忙往裡跑,頭也不敢回。

進了李家大門,繞過蕭牆,但見裡頭疊山鑿池,佳木蔥鬱,樓榭掩映,好生氣派。池塘裡結著冰,隱約可見殘荷斷梗。想那夏秋時節,李家這園子必定是江南勝景。李家聲卻連聲道:“寒舍簡陋,委屈欽差大人了。”

陳廷敬不說話,只隨李家聲往裡走。走過這大大的園子,這才到了李家正堂。陳廷敬想這李家真是奇怪,有錢人家通常都把園子藏在後邊兒,他家卻進門就是園子。

進了客堂,李家聲恭請客人上座。下人低頭過來上茶,垂手退下。陳廷敬抿了口茶,說:“李家聲,你們戴老爺說,你自家出錢建了龍亭,把皇上《聖諭十六條》刻成龍碑,本官聽了很高興。”

李家聲拱手道:“草民我能安身立命,鄉親們能和睦一家,都搭幫了《聖諭十六條》,它好比堯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

戴孟雄說:“稟欽差大人,這個村子十六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無論男女,都能背誦《聖諭十六條》。”

陳廷敬似乎饒有興趣,說:“是嗎?李家聲,你背來我聽聽。”

李家聲稍稍紅了臉,道:“欽差大人,草民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倫。二、篤宗族以昭睦鄰。三、和鄉黨以息爭訟。四、重農桑以足衣食。五、尚節儉以惜財用。六、隆學校以端士習。七、黜異端以崇正學。八、講法律以儆愚頑。九、明禮讓以厚風俗。十、務本業以定民志。十一、訓子弟以禁非為。十二、息誣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連。十四、完錢糧以省催科。十五、聯保甲以弭盜賊。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李家聲搖頭晃腦背誦完,討賞似的望著陳廷敬笑。陳廷敬稱讚幾句,問道:“聖諭說,完錢糧以省催科,你們村的錢糧都如數完清了嗎?”

李家聲道:“回欽差大人話,我們村的錢糧年年完清,沒有半點兒拖欠!”

陳廷敬回頭望望戴孟雄,戴孟雄忙說:“欽差大人,卑職正要稟報。這個村,全村錢糧都是由李家聲代交的,因此年年都不需官府派人催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