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清相國.> 三十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十二 (4 / 5)

楊乃文忘了規矩,在旁插話:“庸書這個錢糧師爺當得最是輕鬆,不像別的縣,成日帶著衙役走村串戶,弄得雞飛狗跳!”

陳廷敬頓時來了興趣:“啊?這倒是個好辦法啊!朝廷平定雲南,最要緊的就是籌集軍餉。如果各地都依這個辦法,就不會有稅銀拖欠之事。”

戴孟雄道:“回欽差大人,陽曲縣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用了這個法子,往後我想讓全縣各村都按這個法子來做。自從卑職到陽曲任職,銀糧年年都是如期如數上繳。”

陳廷敬說:“戴知縣,你們完錢糧的辦法比建龍亭更好。朝廷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完錢糧。打仗是要花錢的啊!”

戴孟雄道:“卑職把這個完錢糧的辦法叫做大戶統籌。原打算等明年全縣通行之後,再上報朝廷。而建龍亭不太繁瑣,簡單易行,已在全縣推開了。”

陳廷敬頓時驚了,問:“怎麼?已在全縣推開了?你在疏請上不是說百姓有此願望,奏請朝廷恩准嗎?”

戴孟雄忙低了頭說:“百姓熱忱頗高,卑職不好潑冷水啊!”陳廷敬心裡不快,說:“我過後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龍亭吧。”

陳廷敬等隨李家聲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見陳廷敬臉色不太好,心裡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沒恩准,擅自建了龍亭,追究起來是要治罪的。

祠堂正對面有塊空坪,長有一棵古槐,古槐旁邊便是龍亭。亭有八角,雕樑畫棟,飛簷如翅。亭裡面立有雕龍石碑,上刻《聖諭十六條》。陳廷敬圍著龍亭轉了幾圈,細細看了碑刻,說:“亭子修得不錯。李家聲,修這個龍亭花了多少銀子?”

李家聲回道:“兩百多兩銀子。”

陳廷敬又問:“全村多少人,多少戶?”

李家聲答道:“全村男女老少二百三十二人,四十六戶。”

戴孟雄在旁搭話:“欽差大人,李家聲代完錢糧已不止這個村,周圍十六個村,一千零八戶的錢糧都是李家聲代完的。”

陳廷敬點頭不語,心裡暗自盤算。正在這時,大順突然趕來了。原來陳廷敬回到山西,沒時間轉道陽城老家探望父母,便打發大順回去代為看望。大順已從陽城回來,先去了陽曲縣衙,知道老爺到李家莊來了,這才一路打聽著趕了過來。大順拜道:“老爺,老太爺、老太太、太太跟家裡人都好,老太太特意囑咐,要您好生當差,不要掛念!”

大順說罷掏出老太爺的信來,遞給陳廷敬。陳廷敬讀著家書,不覺雙淚沾襟。珍兒見了,也忍不住流起淚來。劉景跟馬明也都是父母在老家的人,難免跟著傷心。

戴孟雄說:“欽差大人過家門而不入,有禹帝之風,卑職十分敬佩!”

陳廷敬收好家書,嘆道:“皇差在肩,身不由己。唉,此話不說了。戴知縣,李家莊的龍亭氣象威武,很不錯。”

戴孟雄見陳廷敬臉上有了笑容,終於鬆了口氣,忙說:“感謝欽差大人誇獎。”

陳廷敬卻突然冷冷地丟擲一句話:“其他地方的龍亭,暫時停建!”

戴孟雄慌了,問道:“欽差大人,這是為何?”

陳廷敬道:“未經朝廷許可,擅建龍亭,應當治罪!難道你不知道?”

李家聲忙跪下,說:“欽差大人,草民這是對朝廷的一片忠心啊!”

陳廷敬說:“李家聲,你起來吧。我有話只同你們戴知縣說,先不說追不追究你。戴知縣,我們回去吧。”

李家聲盛情挽留不成,只得恭送陳廷敬等出了李家莊。陳廷敬上轎時,望了戴孟雄說:“去你家吃飯如何?”

戴孟雄支吾著,面有難色。陳廷敬笑道:“怎麼?戴知縣飯都捨不得給我吃一碗?”

戴孟雄道:“卑職家眷不在身邊,我都是在縣衙裡和衙役們同吃。縣衙裡的廚子,飯菜做得不好。”

陳廷敬直道無妨,你頓頓能吃,我就不能吃了?戴孟雄只好叫楊乃文速速派人下山報個信兒,叫廚子多做幾個菜。陳廷敬卻說不用,陽曲燒賣有名,做幾個燒賣就夠了。

回到縣衙,天色漸晚。飯菜尚未做好,戴孟雄請陳廷敬去內室用茶。房間甚是簡陋,裡頭只放著兩張床、一張桌子、兩張凳子,別無長物。陳廷敬問道:“你父子同住一間?”

戴孟雄回道:“衙役們都是兩人一間,我們父子也兩人一間。我身子不太好,讓兒子同我住著,也好有個照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