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清一直保持著沉默,等著大家晚飯都吃的差不多了,他才主動開口道:“我有個主意,可以讓北方胡人百姓減少九成。”
噗……這個訊息不僅沒讓人興奮歡喜,反而讓不少大臣差點被飯嗆著。
李二怒斥道:“混賬!既然入了我大唐國土,往後就是我大唐子民,你怎麼能說出屠戮百姓這等歹毒之言?”
“誰、誰說要殺人了?”杜少清納悶道。
內侍老高提醒道:“駙馬爺,您剛剛說的,有辦法讓胡人百姓減少九成……”
“我說的是移民,讓他們都搬到中原內部歸化起來,沒說過要殺人呀!”杜少清冤枉道。
移民?怎麼又冒出來一個新的點子?不會是在胡謅吧?
長孫無忌開口道:“陛下,不妨讓杜駙馬詳細說說,他不是個無的放矢之人,一定是有了具體想法。”
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挺自己的竟然是老對頭長孫胖子,杜少清頗有些意外。
李二樂於見到大舅哥和女婿和解,轉怒為喜,眯著眼睛點頭讓杜少清細說。
本來都要告辭回家睡覺的眾臣,就這麼又因為杜少清的想法被留下了。
其實這也是杜少清在兩個月前就計劃過的,歷史上有過人口大遷徙,東北地區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闖關東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可以讓北方的百姓遷移到南方呢?
或許有人會質疑說,這樣一來,北地無人,建城就沒有了意義,同時如果遷移不乾淨的話,留下一部分人繁衍生息,百年後又是一大部族,還是徒勞。
又或者有人說人口遷徙難度太大,畢竟百姓都是安土重遷的,而北方胡人的問題興許不是故土,而是生存,人家從一生下來就是放牧為生,別的不會呀,你讓人家遷移到南邊種地,餓死算誰的?
不用想的,肯定沒人願意去冒這個風險。
可杜少清的辦法偏偏就很有希望做到,雖然招數損了點,但行之有效且一勞永逸,而且這天晚上眾人點燈夜談,一舉定下了這個策略。
當知道黃牛刻意提高糧價之後,杜少清順水推舟,想出了一個能讓北方胡人主動搬遷到中原內地的方案。
那就是告知他們,沒糧食了,有錢也買不到,因為運來路上的耗損太多,十成糧食得有八九成的損耗在路上,大唐也拖不起這個消耗。
可沒糧食不行啊,北方胡人之前放牧的勞動力都被僱傭去打仗了,加上打仗過程中被大唐買去充當軍糧的牛羊,百姓家裡現有的牲畜多是留種,是不夠生存實用的。
這樣一來,百姓的糧食來源就要依靠大唐出口,現在大唐說沒糧食出口了,怎麼活?
有辦法,順勢放出一個訊息,邊境沒有糧食運來了,但是中原糧倉還在,朝廷推出了移民政策,只要移民過去,給吃給住給安家等等,總之一句話:留下是坐著等死,移民中原是發家致富。
暫且不說這些百姓有多少能夠接受移民忽悠的,就算這事成了,東北地區,草原也空了,還是不行。
所以杜少清同時推出了聯合方案,鼓勵中原有志百姓去東北發展,那裡給大片肥沃田地安家,各項政策都十分優厚,只要能夠留在那裡幫助興建城池,朝廷都會給獎勵。
如此只要兩頭利益安排的好,就能促成一次換人似的民眾遷移。
北方胡人遷到內地被漢化,而中原百姓遷到北地屬於領地擴張,不影響統治和發展,甚至還能加快當地的發展。
聽杜少清介紹完,有人讚歎,有人皺眉。
一個年輕的中年官員提問說:“杜駙馬,你這樣有點顛倒陰陽的意思,讓放牧的到中原種田,讓種田的去北方放牧?
跟你最初說的不符吧,而且很可能移民過後兩頭都是麻煩。”
這人就是最近兩年升遷很快的年輕文臣,也是赫赫有名,叫馬周的,能准許他參加這樣的議事,足見李二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