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清環視了一下在場眾人,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只有十個字:放牧的放牧,種地的種地!
聽到他這個答案之後,所有人都一頭霧水,李二黑著臉訓斥道:“繞了半天,你的對策就是這個?保持原樣不動?
那我還要你小子對策個什麼?純粹就是添亂!”
看著杜少清一點也不似開玩笑,反倒有點自信滿滿的意思,房玄齡沉思片刻試探著問道:“少清莫非是想,在東北之地施行有限的耕地政策,保留一部分人放牧為生?
嗯……此法倒是值得推敲,只要能夠固定住半數的民眾,剩餘之人生亂的危險就小很多了。”
杜少清撫掌大笑道:“不錯,大體就是這個意思,而且我還知道一個情況,或許對房叔父要建城池有很大幫助。”
“哦?賢侄請講,莫非東北之地還有什麼特殊之處嗎?”房玄齡催促道。
杜少清走到地圖前,用指揮杆在東北方向畫了一個圈,“這裡,是一片相當遼闊的沃土平原,十分適合種植開墾,利用得當的話,可以為大唐增加良田萬萬畝。
原本我大唐僅僅是遼東地帶佔據了一部分,現如今全部都納入了大唐版圖,如果能夠配套上我們大唐的耕種技術,即便是一年只產一季,此地想不富裕都難。”
當真???
所有人都驚駭的看向了杜少清,繼而轉頭看向了那個無形的圈圈,一個個大臣眼神變得灼熱起來。
大唐還處在農耕文明時代,土地糧食的產出幾乎就代表著國力,現在能增加這麼大一塊肥沃良田,利用得當的話,大唐自此不再缺糧,未來盛世可期。
盯著地圖老半天之後,房玄齡憤怒道:“陛下,這幫小國其心不誠,這麼重要的地理情報居然瞞著我們,其心當誅!”
“錯了錯了房叔父,不是他們故意隱瞞,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或者說沒在意,這些北方胡人,一心只知道放牧和南下掠奪為生,雖然有些個別也會考慮學習耕種,但終究是畫虎不成,故而他們一直忽略了農耕。
在我們眼中是一片適合耕種的平原沃野,可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尋常的一片放牧地帶罷了。
如果他們早就知道這些,恐怕國力就不會如此不堪一擊了。”杜少清幫忙解釋道。
“不錯,幸虧他們愚昧無知,否則的話,北方再添三家高句麗一樣的強國,形勢就堪憂了。”高士廉點頭道。
“可是你剛才不還說呢,如果過度的開墾,會造成土地荒、那個荒漠化的。”魏徵質疑道。
杜少清哈哈大笑了起來,“我畫的這個圈裡面,是可以改成跟我中原這種耕作模式一樣的土地,只要人口控制的得當,就不怕土地質量被毀。
而此地以北,則是真正的放牧草原了,這些地方因為氣候的原因,每年降水量有限,所以如果我們破壞了植被,後果很難彌補。”
從開始獻計到最後,杜少清一直都在回答這些大臣的一個個提問,這不是被刁難,而是幫著查漏補缺的,能被這些人考慮在內的因素,必然是民生大計,不能有疏漏。
針對杜少清的提議,眾人一聊,又聊了兩個時辰,直至掌燈時分,幾乎所有人都有些扛不住了,特別是年紀大的,李二吩咐傳晚膳,用過晚膳之後再各自回家。
席間也不講究什麼排面了,就在這大殿中給各人上了一份標準的制式晚餐,大家有說有笑邊吃邊聊著。
李二感慨道:“總算是有些眉目了,要不然的話,放任北地那麼多胡人繼續遊牧自治,未來重新冒頭出來新首領,恢復祖上作風,將再次成為我北方大患,不可不防啊!”
不知道是誰埋怨了一句,“還是北方胡人太多了,如果能少一些,人口再可控制一些,也不至於每隔一段時間咱們就要在北方開戰點火一次,勞民傷財,雙方都沒落著實惠。
於國而言是麻煩,於百姓而言,就是苦難了。”
是啊,可這人口豈是那麼好控制的?大唐立國到現在,即便多次鼓勵生育,可人口繁衍還是緩慢的。
放在胡人部落就不一樣了,大唐生人進口是為了增強國力興旺百業,可胡人不同,他們添丁進口就是為了增加戰鬥的生力軍,將來南下劫掠開戰的時候,可以收穫更多。
所以胡人稍微多生一點人口,用在戰場上的威脅就能十倍擴大了,奈何胡人散居,很不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