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坊門口招生那裡有告示說明的,請大家體諒……”四虎大喊。
“什麼告示,我們若是識字還用得著擠破頭來替孩子求學嗎?”
好吧,四虎竟然無言以對,隨後就按下眾人給解釋起來,坊內學堂共三十所,本來是為了坊中百姓的孩子所建,平均每五百戶共有一所學堂。
而且學堂容納上限是二百人,本來不收外人的,現在永平坊新建,恐怕沒有那麼多孩子,所以才答應大家,如果有空餘名額,可以考慮收容其他學生。
最主要的一點,是坊內住戶的孩子就學,是不交束脩的,學堂一切免費,先生的薪酬是五百戶百姓每家每月出三文錢供養的,兩文給先生,一文存留用於修繕設施,無論有沒有學生在裡面上學都要出錢,以此來維持學堂的運轉,同時也是給後代積德行善。
什麼???
聽到這三條解釋,所有人都驚呆了,全部免費讀書?有這好事?古往今來就沒有聽說過。
“這位兄弟,能不能讓我們去求一求駙馬爺,我們家三個娃,哪怕您只讓其中一個娃進去唸書都成啊,我們不要座位,可以站著旁聽就行。”一位父親拉著三個兒子上來,同時給四虎跪下磕頭。
幾個夥計趕忙上前攔住,這要是不擋住,估計在場的要跪下一半人。
就在這時,杜少清從裡面走了出來,所有人都認得這個白色華服的貴人,不用人們制止,就已經沒人開口喧鬧了,大家都看著杜少清。
杜少清環視了一下四周,隨後目光落在了最前面這一家四口身上,看他們的衣著補丁就知道,都是窮人,三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了,還肯舉著兒子上學,看來是真心想要識字改變命運的。
淡淡一笑,給在場之人一個安心的笑容,杜少清朗聲道:“長安城百萬眾,三十所學堂夠不夠?不夠,遠遠不夠。
在我的心中,要建成三千所,長安一百零八坊,每個坊市都要建成這樣的學堂,這就是長安城改造計劃,而且這一舉措,陛下已經授權我們開始實施了,永平坊就是明證!”
“萬歲!萬歲!”有人情不自禁的山呼萬歲,所有人都跟著大喊,如果真的如杜駙馬這麼說的,那自己家門口也有學堂,孩子根本就不用發愁讀書識字,大好事啊。
雖然大唐禮節沒有萬歲之禮,但有時表示慶賀是會這麼喊的。
按下眾人的高呼,杜少清話鋒一轉,跟所有人解釋道:“可是城池改建現在僅僅實現了永平坊一地而已,在下跟諸位一樣著急。
我想在長安城所有地方都推行永平坊的居住模式和學堂教育,可改建城池不是一朝一夕的,人力資源有限,只能一步一步來。
因此今天的學堂招生,只能先內後外走一個權宜之計,坊內若有學生空餘名額的,才可以收外來學生,而且外來學生需要交一定的束脩,三十所學堂,收滿為止,請大家見諒。”
“駙馬爺,俺家是隔壁永和坊的,您先帶人改建我們永和坊吧,我們願意出人出力支援您。”一名百姓激動道。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隨後很多百姓都激動的大喊,願意支援坊市改造計劃,杜少清心說,今日事成一半了。
學堂計劃的目的之一,就是讓百姓看到甜頭,從而自發擁護拆遷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