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面李二正在聽著百騎司的彙報,聽說長安百姓蜂擁著送孩子入學,六千人的名額已經擠破了頭,這位皇帝又喜又悲。
喜的是百姓都渴望識字開化,悲的是自己這個皇帝卻至今連所蒙學的地方都不能給百姓們建好。
“陛下,百騎司來報,杜駙馬在永平坊贏了一場開門紅,百姓們聽說是陛下命令城池改造加入學堂,紛紛山呼萬歲,老奴為陛下賀!我大唐萬年!”內侍老高欣喜的說道。
聞言李二笑罵道:“杜少清這混小子倒是不貪功,明明他通篇謀劃的一切,到頭來卻全都推在朕的身上,好**猾。”
“若無陛下坐鎮首肯,誰敢說拆了長安城?杜駙馬如果不是扯著您這杆大旗,他做不成這件事。”老高拍馬屁道。
“好了,朕不跟一個後生晚輩爭功,你說他做成了這麼一件功在千秋利國利民的大事,該如何賞他?”李二問道。
“這……老奴是個下人,哪有資格說這個?但依老奴對駙馬的瞭解,高官厚祿也比不上一聲喜歡。”
李二哈哈大笑,幾乎笑出了眼淚,良久之後指著老高笑罵道:“你這廝,倒是說的一點無差,那小子從來都是隨心所欲,不能以常理視之,那好,你就去代朕問一問,問問他喜歡什麼。”
皇宮裡面李二笑彎了腰,而皇宮外面的五姓七家諸多貴族此時卻跟吃了一隻死蒼蠅般,全都被杜少清這一棍子打暈了,免費學堂?免費書籍?這要是真的天下人人讀書識字開了民智,豈不是把我們五姓七望的根基連根斬斷了嗎?
“諸位,杜少清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這麼深厚的力量,讓我等措手不及,如今該如何對策,必須拿出個章程了。”王矽沉聲道。
“一次拿出六千本書冊,怕不是他花大代價找人抄書湊來的,不用怕他,僅此而已,他杜家能有多少錢財,這種善事又能幹幾次?”一個年輕人滿不在乎道。
“糊塗!”旁邊一名老者立時大罵,“我隴西李氏怎麼出了這等無知之人?
杜少清擁有一個獨立的造紙作坊,只要有紙張,他想要多少書籍弄不來?老夫就不信他一次拿出六千冊蒙學書籍是抄錄的,必定是刊印的。
六千本書抄錄需要多少人?多少天?這麼大動作不可能瞞得住整個長安的人。
如果說是外地運來的,更不可能瞞得住我們,除去這兩種可能,那隻能說,他們有更便捷的方法。
而且拿杜少清當場說了,要在長安一百零八坊全都以這種形式建造學堂,到時候又需要多少書籍?還是用抄錄嗎?根本不可能。”
到底是千年的望族,這位隴西李氏的老者眼力真毒,已經將事情推斷了個七七八八。
“改良造紙、刊印書冊來推行教育開啟民智,以百姓集資來養學堂,以學堂為引,推進他的城池改造計劃,城池改造又能大肆斂財,如此迴圈往復生生不息。
而他杜少清僅僅付出的就是刊印一批批書冊罷了,此人真是當世鬼才,我世家大族的大敵,比之當今聖人都可怕的勁敵,此人不除,恐怕未來災禍更甚。”崔君肅感慨道。
“除?怎麼除?現在陛下護著這個女婿比護著親兒子都上心,能除嗎?哪能輕易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