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院上墳> 第三百九十四章 蜃海 (續二十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九十四章 蜃海 (續二十五)

幾張薄薄的紙片,此時在我手中彷彿有千斤之重,十幾年兩代人飛蛾撲火般的探索,所有的答案也許就在其中。但我亦能感覺到,陸炳林在文字中的表達的無奈與悲涼的情緒,這並非是那種患得患失的焦慮,而是一種紅塵如此的悵然,心中也不由的一緊。

陸炳林並不知道在東星號上呆了多久,還要繼續呆上多久。最奇怪的是,他的身體對食物和水彷彿沒有了任何需求,沒有飢餓感,沒有乾裂感,很多時候他甚至覺得身體本身已經不屬於自己。只是機械的在船上的每一個角落走動,巡查,記錄。

後來,他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規律的現象,每隔一個固定的時間,東星號的所有裝置就會突然重啟一次,燈光瞬間全開,發動機發出低沉的轟鳴,船身也會劇烈的震動,並不是因為遇到什麼風浪,而是像從高處瞬間跌落,讓人立足不穩。

但在黑暗中呆的久了,陸炳林的雙眼對光線極度的不適應,瞬間失明,也就無從考查造成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但這種異象持續的時間及其短暫,幾秒鐘而已,之後又是長久的黑暗,彷彿一切從未發生過一般。

陸炳林後來專門坐在甲板上,等著這情況的出現,希望能弄明白東星號到底身處何方。但時間太短,光線太強,出現前又沒什麼徵兆,幾次都無功而返。

但陸炳林守候的次數多了,還是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每當強光閃過,船上的一些物品會發生瞬間的位移,甚至會冒出一些之前沒有的東西。特別是在船舷處會出現一個揹包,就是當時船頭分手時,我留下來的那個揹包。而強光隱沒,那個揹包也跟著消失了蹤影。

這個現象,起初陸炳林也認為是自己產生了幻覺,但反覆幾次之後,他開始冥思苦想其中的原因,甚至守在船舷旁,準備等揹包再次出現,摘下來攥在手裡,看看它是否能在自己的手裡消失掉。

但理智戰勝了衝動,陸炳林意識到揹包也許就是他與現實世界最後聯絡的通道,雖然他並不知道如何建立這種聯絡。如果真這樣做,很可能會產生悲劇性的後果,揹包徹底消失。

而陸炳林慢慢思考出目前這個詭異狀況出現的原因,也就是他的時間橫截面理論。陸炳林認為,南海的某個區域存在著一個類似於魔鬼城的電磁異常區,它的出現似乎是隨機的,而具體地點也並非一成不變,也許跟氣候條件、地磁或洋流有關。

這個地磁異常區會引發海面的瞬間氣象異常,迷霧、水龍捲、漩渦常常伴隨其間。而寧波號與長春號就是因為地磁異常區而失蹤。

魏智華接到了搜救失事船隻的任務,起初也一定按海難的思路開展工作,但註定徒勞無功。但幾年漂泊海上的艱辛工作,還是讓魏智華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海市蜃樓。魏智華也一定看到過折射出寧波號與長春號映像的海市蜃樓。

按照海市蜃樓成因的常規解釋,海市蜃樓中的幻影一定在現實世界中有本體存在,也就是說,寧波號和長春號並沒有沉沒,而是在大海的某處飄蕩。但不管魏智華如何增加搜尋的範圍,增加搜救船隻的數量,但依舊毫無進展。絕望之時,魏智華注意到了陸炳林在沙漠中開展的一系列定位海市蜃樓本體的試驗,而那個確定海市蜃樓本體的數學模型,無疑給了他新的思路,魏智華開始收集陸炳林試驗的詳細資料,甚至開始安排人進入到追蜃人的隊伍中。

可惜塔克拉瑪干沙漠實驗因為魔鬼城的詭異事件而被迫中止,但魏智華從陸炳林那裡要來了全部資料,包括在魔鬼城監測到的異常資料,這些資料的進一步分析,讓魏智華對南海事件有了全新的認識。

寧波號和長春號的失蹤,表面看起來是因為異常天候造成的意外,但其實內裡還是有一個客觀規律的,那就是船上運輸的放射性礦石,這些礦石誘發了本已在南海存在的地磁異常區,誘發了局域氣候突變。

但透過魔鬼城事件,魏智華也意識到,突發的惡劣天氣並沒有讓寧波號和長春號沉沒,它們反而進入了一個類似於結界的神秘區域,這裡是一個時空錯亂,或者說不同時空交錯的區域,一旦進入這個區域,現實的時間空間秩序都被打破,在空間位置上也許在一個點上,但時間位置並不重合,於是造成近在咫尺卻永不得見的情況。

同樣,要找到失蹤的船隻,唯一的辦法就是人為在地磁異常區製造一個新的磁場,異常的地磁受到進一步的干擾,船隻就有可能在現實世界再次出現。當然,此時找到寧波號和長春號已經不是魏智華的興趣所在,他要麼期望找到控制地磁異常區的方法,要麼是期望透過進入時間橫斷面,對某些事件施加人為干預,來達到某種目的。當然,魏智華的真實目的永遠藏在他的內心深處,陸炳林也並不清楚。

於是,魏智華借鑑了著名的費城實驗,他改裝了東星號,在上面加裝了電磁發射裝置,開始了第一次實驗,也就是自由開啟蜃海的實驗。由於技術上的不成熟或者是實驗步驟的不完善,蜃海雖然出現了,但寧波號和長春號並沒有出現,東星號也被蜃海所吞沒。也許是意識到實驗的風險,那一次魏智華並沒有登船,逃過一劫,但他明白,時間的橫斷面並非只有一個,而是有很多個同時存在。

明顯東星號進入的橫斷面與另外兩艘船進入的不同。可如何控制進入哪一個時間橫斷面,魏智華一籌莫展,實驗不得不停了下來。

之後發生了漁船遭遇東星號的事件,在那次事件中,魏智華敏銳的發現,丁劍是一個曾經穿越過不同時間橫斷面,而且完好無損的人,只是穿越之後,他產生了嚴重的失憶狀況,對前一個時間橫斷面的記憶完全消失,還是一種選擇性的消失。這個情況在當年美國的費城實驗中也層出現,只是很多喪失記憶的船員用各種方法試圖回憶起那些記憶,故地重遊、催眠、原始巫術、解夢等等五花八門,也許他們回憶起了什麼,但那段經歷一定不堪回首,以致他們完全無法接受而紛紛因抑鬱症自殺。

雖然從丁劍的嘴裡問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但魏智華認定丁劍能夠往來於現實與時間橫斷面之間,是他無意中建立了兩個世界的連線紐帶。而這個紐帶無疑就是後來不斷髮現的漂流瓶。

和我一樣,魏智華也是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煙殼紙上的畫是丁劍創作的無疑,也想到,丁劍一定是不止一次往來於時間橫斷面,甚至潛意識裡已經意識到時間橫斷面裡的資訊無法傳遞迴真實的世界,真實世界裡的自己也就無法回憶起那段經歷。丁劍選擇了一個看似繁瑣而愚蠢,卻是他最為擅長,也僅僅屬於他自己的辦法:用畫面記錄時間橫斷面裡的世界,用畫面喚醒自己塵封的記憶。

至於丁劍要傳達的資訊到底是什麼,魏智華卻不願細想,登上東星號,用自己的方式傳達有價值的資訊,一個執念已經在魏智華心中產生,就再沒什麼能夠阻止。特別是與丁劍一起回返的船老大,身患絕症,命已垂垂,更是讓魏智華下定決心,儘快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魏智華組織了新的科考隊伍,他用兩條船攜帶兩套電磁發射裝置,有穩定蜃海,引出東星號的目的,但更多的還是期望能有一條船把全部的技術資料帶出去。而請出陸炳林,又是魏智華不可缺少的步驟。對蜃海中心位置的計算,如果陸炳林的數學公式沒錯,不但可以有效縮短搜尋的時間,關鍵是讓一艘船逃離蜃海核心區的成功機率將大大增加。

唯一有些出乎魏智華意料的是,曹隊一行人的加入。顯然,搜尋寧波號長春號未果,現在又搭上了東星號,上面對搜救小組的工作已經極為不滿,名義上曹隊是配合科考隊,協調海軍方面的應急救援,實際上未嘗不是對魏智華的監視,但這已經對魏智華構不成任何的困擾。

所有的計劃都在完美的實現,蜃海出現,迷霧出現,黑洞出現,東星號出現,魏智華也毅然決然的登上東星號,那時他已經不再關心科考船上大家的命運如何,更不關心陸炳林和我們也跟上了東星號。只是他登上東星號以後的計劃,陸炳林再也無法推斷出來,而按照陸炳林的理論,魏智華一定是進入了一個不同的時間橫斷面,雖然同在一條船上,他們卻再不可能相見。

陸炳林沒有想到,我們在科考船上的那次聚餐,用“同船渡”做比,了託心志。可惜“同船渡”非但不是因,反而成了一個宿命的果。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