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第十六章 參加省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參加省試 (2 / 2)

跟解試一樣,考生全部進入貢院考場後,貢院就會鎖院關閉三天。三天內,考生不得進出離開,食宿、休息、考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三天內,連考四場,第一場試本經,第二場試兼經,第三場試論一首,第四場試時務策三道。這次省試由禮部侍郎陳顯來主持。

題目發下來,果然不出所料,考試的範圍幾乎都是圍繞著新法變革、打擊元祐舊黨和對西夏戰爭而出,看來朝廷對新法變革和對西夏戰爭是如何的重視和急迫!

武植看到題目,笑了笑,然後擯棄雜念,開始慢慢構思,不急不緩地答起題來。

而潘偉拿到試題時,則明顯大吃一驚:“我的乖乖,出題範圍怎麼這麼熟悉,幾乎都是這段時間跟著武植看書和練習的內容!”

要不是在這段時間裡,潘偉都一直跟著武植,他都懷疑武植是不是事先拿到題目漏題了。驚喜之餘,他也不敢麻痺大意,慢慢的做起題來。潘偉在心裡不斷地告誡自己,要淡定、淡定、再淡定!

三天的鎖院考試,很是枯燥乏味,也甚是殘酷。三天裡,除了去廁所時能在衙役的監視下走動一下之外,其餘時間都要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考試,飲食,休息,那難捱的滋味誰經歷了誰才知道,真的是一言難盡,痛苦不堪。

第一場試本經,即考大經義,就是從《三經新義》裡斷章取義來考察考生對經書義理的理解和如何闡述。《三經新義》指的是《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這五部書。這回試本經,是從《禮記》中引用“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段話,問該如何去解釋並如何去做?這一段話中的“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是很重要的關鍵詞,實際上是拷問眾位學子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何修德正心,如何格物致知。武植直接引用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開篇引義,娓娓道來,儘量按照新黨的口味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離題即可。

第二場試兼經,即從《論語》、《孟子》中引述某個章節來考察眾位學子對這兩部書的學習成果。這回試兼經出的題,則是引用《論語》為政篇中的——哀公問曰:“何為而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而民服;舉枉錯諸直,而民不服”這段話,要求考生論述如何當政與服民?這題目出的有點簡單,無外乎舉賢任能、唯才是舉、以德錄用、遠離奸佞小人等等。武植照本宣科,也不想回答得有多出奇,貼合題意就行。

第三場試論,即針對命題做出評論,相當於議論文。這回試論的題目是“新法為民利政論”,這題目出得很是簡單粗暴,把新黨為自己歌功頌德的心思赤裸裸地表達了出來!武植心裡甚為鄙視,但他還是順應潮流,按照新黨人的心思,文思泉湧,違心來了一通頌揚,大讚變法維新的好處,貶低元祐舊黨。

第四場試策,即問答題,要求考生針對考官提出的問題作出“對策”。這次試策,問的是:該如何強軍?該如何應對西夏人的進犯?該如何保證邊境平安?這三道題目出得也是尤為直接,把朝廷和新黨最擔心最關注的難題擺在了眾位考生的面前。這三個問題難不倒武植,他信手拈來,洋洋灑灑地寫下了數千多個字。

每場考試,武植都是先按部就班的慢慢打草稿,檢查並修改完畢後,確認無誤了才慢慢謄寫到答卷上,檢查沒有錯別字後,就算完成答題。每場考試,武植一般只花了幾個小時就完成答題,答完題他也不提前交卷,就靜靜的休息、睡覺,慢慢打發時間。

恐怖的考試壓力,使得一些考生不得不提前退出了考場,有些是考得不好自己黯然退出,有些則是體力不支被衙役抬著出去,哭哭滴滴的,人生百態,盡在於此了。

緊張疲累的三天考試終於結束,當武植交完試卷等待彌封官彌封好試卷謄錄官謄錄好試卷後,身背書箱,手提食盒,輕輕鬆鬆地走出考場離開貢院,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華燈初上。

潘偉這時也正好背箱提盒從貢院裡走了出來,他神色疲累卻甚是興奮,喜形於色地走到武植身邊,眼神複雜地看了看武植,方才含笑著地對武植點頭示意,看他的樣子,應該考得不錯。

兩人默默地回到家中,小娥和王二都已經翹首以盼了。美美地吃了一頓飯,好好地洗了個熱水澡,武植什麼都沒有想,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覺,直至睡到第二日午時,方醒過來,這才回過神來,恢復了常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