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路王爺世子們結伴進京的時候,數百工部的吏員也開始分赴各地,建設銀行網點。
如今這個時代,雖然土地私有,但是所佔有的土地不到全國一半。在每個縣城,都有大片的土地和房屋屬於公房。
但是,這些房屋基本上都不符合銀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堅固。
所以,每一家銀行網點都需要重新建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個石頭與水泥,鋼條組成的堅固地下室,能夠儲備金銀銅幣。
而在下馬橋農莊這邊,數千戶部和內監招收的吏員,被分成了五十二個班組,每個班組五十人,接受新式的記賬法和安全防範。
這將近兩千六百人,職位最高的是戶部的兩位侍郎,還有銀作局的兩位大太監,不到一百位正式吏員,其他全部都是勳貴家族抽調的子弟,還包括了幼軍裡主要推出的人員。
至於教員就是幼軍的甲字營士兵,他們最少都接受了四年的幼軍教育,精通演算法,能熟練掌握字母和符號的應用,精通密碼學。
所有人不僅要接受新式記賬法,更要熟練掌握密碼,除此之外,還要接受安全意識防範培訓。
用勳貴子弟來擔任各個網點的負責人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這個時代,只有勳貴家族家大業大,不怕他們貪汙受賄。
只要他們敢貪汙受賄,直接抄家就能彌補損失。
其次也是因為這些文人們瞧不起去當一個銀號的“掌櫃”,本來想要招一些秀才或者是舉人,但是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就一百多個報名的,還大多超過了三十歲,屬於在科考方面幾乎沒有出路的人。
短時間之內,就是朱瞻基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思想。
而普通的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根本不可能勝任銀行的工作。
全國的經營網點,基本按照每個州府各兩家網點,每個大一點的縣城各一家網點。然後京城有八家網點,海關和港口,也基本保證各有一家網點的佈局。
另外,在大明控制的交趾,奴兒干都司,北明山,東瀛,蘇門答臘,還有呂宋,也各有網點。
整個大明,每家銀行相當於一次性要開一千兩百家網點。屬於內監的商業銀行網點稍多一點,有一千三百一十家,而戶部的銀行網點稍少一點,只有一千兩百六十家。
相差的這些網點,就是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辦的網點,戶部卻還沒有把觸角伸向境外去。
因為是內監牽頭,許多勳貴子弟還不願意到商業銀行工作。朱瞻基無奈,承諾瞭如果去商業銀行效力,優先考慮其家族的商業貿易和貸款。這一下,報名的人才一下子湊夠。
而實際上,如果不考慮名聲問題,在發展銀行工作,因為人手不足,會更辛苦。商業銀行卻因為內監的工作人員充裕,還更輕鬆一點。
許多內監只是因為不識字,才不能勝任“掌櫃”的工作,但是他們用來談業務,監管,還是沒有問題的。
在兩家銀行之外,朱瞻基根據大明目前的人口分佈情況,兵力佈置情況,要在全國修建二十座金庫。
這二十座金庫的作用就是調節當地各個網點之間的金銀流通,總負責人是從永樂元年就開始擔任漕運總兵官的陳瑄。
陳瑄早年曾參與平定西南的戰爭,歷任成都右衛指揮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揮同知、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等職。
靖難之役時率水師歸附明成祖,被授為奉天翊衛宣力武臣、平江伯。
他自永樂元年起擔任漕運總兵官,後期還兼管淮安地方事務。督理漕運十四年,改革漕運制度,修治京杭運河,功績顯赫。
最開始讓他擔任大明銀行總督,他還有些不願意。因為在淮安,他就是一方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