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 (2 / 5)

要不是因為如今漕運逐漸不受重視,水師又直接隸屬朱瞻基管轄,朱瞻基想讓他聽話都難。

從得到“麥哲倫”的航海日記開始,大明獲知了颱風來襲的一定規律,也能有效地利用季風和躲避颱風。

加上如今東海靖平,所以運往北方的糧食,主要就是依靠海運了。

如今運河雖然疏浚,但是大多都是內陸的商戶在使用航道。

陳瑄三十八歲就做到一方總兵,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當然不是蠢材。他清楚地認識到了海運要比漕運快速,運載量更大,今後大明的漕運,將會主要依靠海運。

加上他也不敢跟朱瞻基這個太孫別苗頭,所以在得到朱瞻基的徵召之後,勉強來到了京城。

但是接受培訓的這段時間,朱瞻基也跟他完整講述了銀行的佈局與發展,他才有了一些興趣。

以前他只是負責漕運,負責淮安當地的治安,但是現在,他掌管了全國的內陸水運,這可比以前的權力更大。

不過,他堅持不肯接受銀行行長這一職位,因為大明以前沒有行長,這個官職也吸引不了他。

朱瞻基也只能入鄉隨俗,搞出了一個銀行總督的職位。

擔任他副手的就是朱瞻基的姑父沐昕,他原本就在禮部主客司掛了一個職位。朱棣對他非常寵愛,在去東瀛鍍金之後,朱瞻基籌辦銀行,就把他又打發了過來。

大明陸上運輸主要是依靠驛站,整個大明的驛站就歸禮部主客司負責。

主客司郎中一人,專事提督。下面分成了九館,長江以南有三館,設主事一人,長江以北六館,設主事兩人,督管天下驛站。

但是在地方上的驛站、轉運所等,還要接受布政使和按察使雙重領導,等於是一個衙門三個爺。

在禮部擔任主事的沐昕被朱瞻基安排為了大明銀行副總督,專門負責陸路的金銀轉運,同時也負責全國巡視查賬。

如今的銀行只是相當於銀號,只有進出賬,在統一規範了複式記賬法之後,賬目其實並不難清查。

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與被管理之間的鬥法,所有的制度都只能慢慢完善。不要說朱瞻基並不懂太複雜的銀行管理體系,就是懂,現在一下子拿出來也是不合時宜。

兩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範圍一開始就被確定了下來,然後金銀由總行排程,總行卻只能與兩家銀行有業務,不涉及任何具體業務。下面兩家銀行就只管金銀的進出,每十天與總行對賬。

這種管理模式雖然繁瑣了一些,但是確保了兩家商業銀行在互相競爭,互相監督的同時,上面還有更嚴格的監管。

至少在目前來說,這種方式已經夠用了。

在這些人員進行培訓的時候,朱瞻基也弄了一個意見箱,讓每個接受培訓的人員提供建議。

不管是匿名寫建議也好,還是直接跟朱瞻基提建議,只要有用,朱瞻基就給予嘉獎。

整個九月的上半旬,除了偶爾去接一下來京的關係親近的長輩,朱瞻基就在忙活這些。

九月十六這一天,他帶著劉承徽來到了舂米場的碼頭。不過這一次他不是來接那些王爺世子們,而是迎接從惠州進京的中和子道長。

當初劉承徽說中和子道長精通醫術,特別是對瘴氣研究甚深,朱瞻基是想徵召他的。但是考慮到他已經七十二歲,怕他出門出意外,這件事就耽擱了下來。

卻不曾想,劉承徽從東瀛回來之後,知道馬家做出了顯微鏡,能夠看到細菌,就給他寫了信,詳細說明了顯微鏡的用途的功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