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又叫鄉試。洪武十三年才正式確定下來了考試規範。鄉試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不過因為是在秋季舉辦,老百姓一般還是稱之為秋闈。
考試舉辦地點在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所在的地方考試。
到了鄉試這個級別,各省的學政是不能主持鄉試的,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鄉試。
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等,各朝所試科目有所不同。
初六日考官們入闈,先舉行入簾上馬宴,凡內外簾官都要赴宴。
宴畢,內簾官進入後堂內簾之處所,監試官封門,內外簾官不相往來,內簾官除批閱試卷外不能與聞他事。
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即初八,十一、十四日進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雖然是連續考九天,但是中間會有半天時間讓衙役進入補充食物,飲水,還要將考生的便溺之物倒掉。
因為考官,考生都不能隨意進出。剛進考場的時候,這考場的氣味還能聞,到了考試的後期,這裡的氣味能燻死人。
如果身體不好,這一場考試,都能要人半條命。
雖然來的早,但是到了于謙進場的時候,已經是天色漸明的時辰了。
負責檢查的衙役基本都不是杭州本地的衙役,而是從外地調來。當然,杭州的衙役也要調去外地執勤。
檢查人員仔細檢視了考箱,于謙的衣裳,並且將特製的被子直接開啟,看看有無夾帶。
考場內攜帶的被子,按照朝廷的要求,是被套與被單分離的,方便檢查。
但是隻有大戶人家才能有多餘的被子,一般的窮困家庭,那裡有閒餘的被子?
但是這個時候,因為檢查人員拆開了你的被子,你也不要抱怨。最多你自己攜帶針線,進去了之後再縫起來。
第一天的檢查是最嚴的,數千人都要檢查,所以需要提前一天進場,順便也適應環境。
于謙的運氣不錯,位於考場西側朝南的號房,並且在倒數第二間。
這號房裡面只有兩塊木板,一塊坐,一塊寫,到了夜間,兩塊一併,就能睡覺。
進來之後,除了每天能出來領一次水,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九天下來,裡面的氣味自然不會好聞。
這裡雖然距離免費供水的地點有點遠,但是因為位於邊緣,不用怕毒氣攻擊。
將自己的東西放好,已經是日上三竿了。
怕自己的筆墨紙硯被人盜取,于謙不敢離開自己的號房,如果現在這些東西沒了,他連考試都考不了。
即便沒有人偷筆墨紙硯,拿走了他的乾糧,這幾天難道就要餓肚子嗎?
站在號房門口,他看了看四周,辨別出了方向。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揹著自己包裹的王乾。
看著對方揹著一個破舊的考箱,腋下夾著的被子露出了大片棉絮,他笑著叫道:“王兆南。”
王乾看見了他,笑著走了過來,絲毫沒有因為破舊的棉被有不好意思。“於廷益,你這個位置不錯,坐北朝南,還在考場邊緣,不用擔心味道燻人了。”
于謙看到他考箱上面的一摞燒餅,笑道:“你母親做的鹹菜我很喜歡,不如我們換一點菜吃。”
王乾看了看于謙,他那陽光的臉上沒有絲毫嘲笑,有的只是淡淡的關懷。
他的心裡有著淡淡的感動,卻也沒有絲毫的扭捏,將被子丟在了地上,然後就把背在身後的考箱取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