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九三章 頒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九三章 頒旨 (1 / 3)

四月十五,大朝會如期舉行。黃淵採購回來了大量的糧食,讓朱棣高興不已。

當戶部尚書夏元吉在大朝會上核算出了這次買糧的成本,立即讓大部分大臣神情恍惚。

雖然糧食從數千裡之外運回來,但是因為如今的寶船運載力很大,一算成本,竟然還比國內的糧價更低。

無數人紛紛上書,要求中斷海運,穩定國內糧食價格。

在農業時代,糧食價格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糧價不管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現在的大明糧食價格已經很低了,一兩銀子能買四百五十斤大米。灰面的價格略高一點。一兩銀子也能買將近四百斤。

如果糧價再低,農民種地無利可圖,甚至還要虧錢,那就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

能進入奉天殿進行大朝會的沒有一個傻瓜,相反還是這個時代最精明的一幫人。他們都能清晰認識到糧價太低對農民的衝擊,如果沒有人願意種地了,那以後吃什麼?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豈不是又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

朱瞻基當然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他據理力爭,首先分析了年初的雪災對農民的影響,其次認為大明應該儲備更多的儲備糧,應對有可能的災情,並且以後應該保留傳統。

最後,他又承諾不會將這些糧食流通到市面上,除了作為儲備軍糧,更多的將透過內監的酒醋面局,做成酒水,米醋,用以售賣。

還有大臣想要反對,但是被朱棣駁了回去。

朱棣用起銀子大手大腳的,在武當山建道觀都能花幾百萬兩銀子。

但是他同時也更清楚銀子的重要性,沒有銀子,他打仗都沒有底氣啊!

現在每年可以有更多的酒醋售賣,也就意味著更多的銀子,他怎麼會允許大臣們斷了他的財源。

這個時候,江南的資本勢力還沒有形成規模,根本還不懂在朝廷內部樹立自己的代理人。

所以朱棣的意見,也沒有大臣敢於反對,也沒有必要反對。

只要糧食不大量流通到市面上,影響了糧價,不管是擴大儲備糧儲備,還是做成酒醋售賣,跟他們都沒有利益關係。

再說了,今日所有大臣,包括觀禮的外國使節們,他們的關注點也根本不在這裡。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兵部的彙報,因為如果大明要出軍,應該就會在今日宣佈。

戶部的總結結束,眾人的呼吸似乎都停止了,整個大廳裡,只有王彥那略顯尖細的聲音傳開。“有請兵部左尚書方賓奏事……”

分佈在大殿裡不同位置的十幾個太監等他的話音剛落,就共同重複道:“有請兵部左尚書方賓奏事……”

方賓上前幾步,來到了大殿的中央,先是大禮跪拜,磕了三個頭,然後起身,正對著朱棣大聲說道:“兵部方賓奏:丙申年,癸巳月,己丑日至壬寅日事!”

王彥從側面下了臺階,接過了他呈上來的奏摺,又上去遞給了朱棣。

朱元璋時期,大臣奏事一開始都要跪著,到了朱棣時期,就改成了站著,不過在初一十五大朝會的時候,因為大朝會每次都有外國觀禮團,這個時候,都需要先下跪,再奏事。

朱棣接過了奏摺點了點頭,站在他旁邊的王彥就又高聲喊道:“准奏!”

坐在二層高臺上的朱瞻基剛好就在王彥的下面,被他的聲音裹的耳膜發麻。

方賓的聲音當然就沒有這麼刺耳了,此人雖然貪,但是卻有幹才,善以機警,能揣上意。而且相貌堂堂,風度極佳,言談舉止都很出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