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月初出發,在四月來臨的時候,黃淵終於帶著一支兩百艘大中型寶船的船隊,回到了應天府的新江口水師大營。
這裡也是朱瞻基直管的第一艦隊朱棣,只有這裡,才能停下如此多的巨舟。
這兩百艘大中型寶船,也是如今大明所有的大型寶船數量的一半,大的能載貨四五千噸,小的也能載貨兩千噸以上。
不過由於沒有脫殼的水稻重量較輕,又要考慮船艙的承壓力,所以幾乎沒有哪艘寶船敢滿載。
這支運輸力量,也是如今全世界最大的運輸力量,甚至能夠將一個小國家直接搬空。
每一艘船將會輪流停靠到夾江工業區那邊,透過水裡帶動的傳送帶,將水稻傳送到岸上,然後再裝上已經舂好的大米。
黃淵在南洋各國收購的大米都是今年的新米,這些新米還可以繼續儲存,而運上船的大米,大部分卻是去年的陳米。
至於更早的陳米,這個時候是沒有的,因為現在土地的開荒力度還不夠,糧食僅僅能基本滿足百姓和軍隊的需要,想要剩太多是不可能的。
黃淵和黃福父子倆坐在第一艘靠岸的船上,看著越來越近的夾江工業區,忍不住心潮澎湃。
黃淵的激動是因為他終於順利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有了這項功勞,只要這次出征再做好後勤管理工作,就足以讓他再升一級。
而對於完成這次大軍出征的後勤供應,黃淵沒有任何的擔心。因為就在前幾天,他們經過寧波府的時候,就已經接到了皇上的聖旨。
黃福由工部尚書遷任兵部尚書,並且著其負責總督軍餉。
在南征安南期間,黃福就曾經在廣東坐鎮,負責總督南征軍的軍餉和輜重。那個時候,三路大軍,幾十萬兵馬,黃福就能管理的井井有條,更何況現在只有十幾萬人的糧餉供應。
有皇上和太孫的支援,自己的父親親自坐鎮,黃淵絲毫不擔心後勤會拖了大軍後腿。
而黃福看著逐漸清晰起來的應天府,眼眶忍不住有些溼潤。
自永樂三年,他被趕出了這個城市,他已經在外遊蕩了十二年。
這十二年間,他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這個繁華的城市。不是因為貪戀這裡的繁華,只是因為這裡是天底下權力最集中的的地方。
從入仕開始,任何一個文官的目標都是想要做到位極人臣。
黃福在十二年前就成為了一部尚書,卻因為奸人陳瑛所害,在即將登頂之前,被趕出了京城。
如今,他終於又回來了。而奸人陳瑛,則在永樂九年就已經被處死。
此一時彼一時,世事難料啊!
看著岸邊那連綿不絕的廠房和密密麻麻林立的水車,一眼望不到邊。岸邊不遠處,幾根粗壯的冒著黑煙的大煙囪,更是震撼人心。
在感慨之外,就算是見多識廣的黃福也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雖然他已經聽自己的兒子介紹了夾江工業區的發展,但是耳朵聽到的事情,與自己的親眼所見,缺少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