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祥特別同意許望秋的觀點,八里橋之戰清軍總兵力5到6萬人,英法聯軍總兵力1萬人;結果清軍傷亡1200人,而英軍僅2人死亡,29人受傷,法軍損失3人死亡18人受傷,簡直是單方面的屠殺,這就是兩個時代的決戰。只要資金充裕,他一定會把好好拍出來,讓大家銘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一直聊到下午六點,許望秋不得不按住話頭,才起身告辭。李漢祥對許望秋的想法和見識極為欣賞,堅決不讓他們走,要請他們吃飯。許敦楽表示晚上夏夢設宴招待《獵鷹》劇組,許望秋肯定不能缺席。李漢祥一臉遺憾地表示,等許望秋忙完《獵鷹》的宣傳,一定要跟她好好聊聊。
從李漢祥家出來,許望秋感覺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李漢祥是這個時代香江有名的大導演,在香江、臺彎,以及東南亞地區擁有極大的影響力,有他帶頭跟出口公司合作,再加上出口公司的政策,自己的計劃就可以完美的展開。
由於時間已經比較晚,又要去參加銀都搞的接風宴。許頓楽在路邊攔了一輛計程車,告訴司機去鏞記酒家。許望秋上車後,看著窗外的行人,思考著自己的計劃。
汽車開了一陣,許敦楽突然問道:“望秋,你什麼時候公佈出口公司的那個政策。”
“等《獵鷹》第一週票房出來後。”許望秋轉頭看著許頓楽,問道,“怎麼了?”
許頓楽嘆了口氣道:“去年長鳳新合併成銀都機構後,長鳳新的演員大部分都走了,包括準備悉心栽培的劉雪華、李燕燕等人。現在出口公司要跟香江電影公司合作嘛,我就在想,我們銀都是不是重新招收一批演員來培養。”
許望秋聽到這話微微一怔,心裡並不希望銀都繼續培養演員,銀都有自己的演員,那麼演員的薪酬會被壓得很低,這對他的計劃開展不利。香江電影在90年代崩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量的熱錢湧入電影業,導致明星和電影工作的人員的薪酬急速飆升。
1993年是香江電影的拐點,在那一年發生的三件事徹底改變了香江電影的命運,第一件事就是香江電影公司和臺彎片商衝突,導致臺彎放開了對好萊塢的限制;第二,《侏羅紀公園》輕鬆擊敗眾多香江電影,登頂票房冠軍,這是重工業電影對手工業電影的碾壓;第三,在這一年香江明星片酬暴漲,明星無論是公開採訪還是私下裡問得最多的是“你今年的片酬是多少”或“你今年的片酬漲了多少”。
明星片酬暴漲,導致電影成本飆升。電影成本居高不下,又失去了臺彎市場,所以,電影賺錢就越來越困難。明星片酬居高不下,為了降低成本,電影公司就在製作環節拼命省錢,導致電影粗製濫造。由於爛片橫行,觀眾就不再看港片,轉向了製作水準更高的好萊塢電影。這樣一來,電影賺錢就更難了,投資人和熱錢紛紛逃離電影業,香江電影徹底崩盤。
同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香江,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發生過。韓國在2004年左右出現相似的問題,熱錢和資本瘋狂湧入電影業。當時在韓國電影圈的說法是“在這個時代,不能初次登臺的導演是傻瓜”。熱錢擁有電影業後,導致電影產量激增,產生了大量的爛片,同時也導致電影大量虧損。隨後資本開始撤退,韓國電影進入寒冬,直到幾年後才逐漸恢復元氣。
中國電影從2014年左右開始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熱錢大量湧出電影圈,特別是一些準備上市的公司,為了拼業績,動輒幾千萬上億投拍拍影視劇,盲目上馬請大牌明星,抬高了明星片酬。很多影視作品的成本明星片酬佔了大頭,而製作費則是能省則省,炮製出了大量粗製濫造的作品,觀眾怨聲載道。最後國家出臺政策對明星片酬進行限制,再加上觀眾厭倦了毫無演技的小鮮肉,中國電影才逐步走上正軌。
要讓香江電影市場提前崩盤,應該想方設法推高明星片酬才對,而銀都搞簽約藝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對許望秋的計劃反而是個障礙。只是銀都要想發展壯大,肯定要有自己當家花旦,不可能不讓他們搞。
許望秋沉吟了兩秒鐘道:“我覺得招新人來培養是對的,而且應該搞,但不能按照過去的模式搞是搞不下去的。就拿《獵鷹》來說,參與這部戲鮑起婧片酬只有幾千塊,而袁合平拿了四十萬。劉雪華他們為什麼要走,就是留在銀都沒什麼機會,而且收入比其他公司要少很多。如果不改變這種制度,就算我們發掘出新夏夢,也很快會被人家挖走。”
許望秋見許頓楽微微點頭,便繼續道:“我覺得應該向好萊塢學習,建立經紀公司,推行經紀人制度。銀都可以成立一家專門的經紀公司,作為獨立的子公司存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專門做明星經濟業務。這家公司不但可以自己發掘新人培養,而且可以從其他公司挖成熟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