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匡看到許望秋的文章後,整個人都傻了。他做夢也沒想到許望秋竟然知道自己過去的事,還把那事抖摟出來。他懷疑許望秋是內地專門派來抹黑自己的,想把自己搞臭,不然許望秋怎麼可能知道自己過去的事。
不過林匡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估計許望秋是從別人那裡聽說的,不然許望秋把當初那案子的卷宗一亮,自己的臉都丟盡了。他不想在過去的事情上糾纏,便轉移話題,寫了一篇文章對許望秋的電影進行抨擊。
在文中寫道:“任何暴力統治中,都有文化幫兇。在希特勒時代,就有女導演萊妮瑞芬斯丹拍攝《柏林奧運》和《意志的勝利》,宣揚***主義。今天的許望秋就有這種隔代遺傳。他拍的《鋤奸》、《獵鷹》充滿了對強權的崇拜,對生命的漠視。
瑞芬斯丹和許望秋雖然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但他們卻有很多相似之處,比較兩者的異同,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國納啐和共產主義的美學觀有多麼驚人的共性……”
許望秋見林匡竟然將自己跟納啐相提並論,露出不屑的笑容。他記得當初劉慈新的《三體》在香江出版的時候,林匡陰陽怪氣的說劉慈新是“納啐作家”,沒想到這帽子竟然也扣到了自己頭上。
許望秋本想揪著林匡致人死亡這點窮追猛打,但轉念一想都20多年了,法律追訴期都已經過了,揪著不放也沒意思。他覺得我是電影導演,你抨擊我的電影;你是科幻作家,那我這個鐵桿科幻迷就拿你那寫所謂的科幻下手。
許望秋很快在《大公報》上發表了名為“林匡科幻批判”的文章,文中毫不留情的指出林匡根本沒有絲毫科學素養,他所謂的科幻,硬傷遍地,根本不配稱之為科幻。
文中寫道:“香江人在面對內地人的時候,總是有一種有莫名的優越感,覺得內地人都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有一次,我去香江一個朋友家,朋友拿啤酒給我我。朋友妻子對我說,這是啤酒,你一定沒喝過吧?還有人拿著林匡的給我看,這是我們香江的科幻大師,寫得可好了,你們內地一定沒有科幻吧?
我是個科幻迷,讀過國內國外不少科幻作品。聽到香江科幻大師的作品,我趕忙沐浴更衣,潛心研讀。不過看完那本叫《蜂雲》的後,我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極大侮辱。《蜂雲》硬傷遍地,最離譜的是最後竟然說海王星蜜蜂能從地球上飛回到海王星。初中生都知道太空沒有空氣,蜜蜂是不可能飛的,這也能叫科幻?
對這樣的末流本來是懶得評論的,但最近林匡打上門來,要寫評論,我就又捏著鼻子讀了幾本。如果林匡中的敗筆用ABCD列出,恐怕26個字母都不夠用。為了格式工整,還是在這裡歸納為十點:
敗筆一,林匡完全沒有任何科學素養,他所謂的科幻中硬傷遍地。科幻的全稱是科學幻想,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把作品比喻為一棵樹,那麼科學性是其樹根,而幻想性是其花果。林匡沒有絲毫科學素養可言,也不查資料,只是由著性子胡來。在他的中,有無數讓人笑掉大牙的情節。
《藍血人》是林匡的代表作,很多人都說這部科幻出色,足以跟國外的科幻大師相比。我看完後,再次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中的藍血人竟然來自土星!只要上過高中地理課的都應該知道,土星和木星是氣體星球,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
八十多年前,威爾斯寫外星人入侵的時候都知道,將外星人安排在火星上。就連老舍寫《貓城記》,也知道將故事放到火星。偏偏我們的科幻大師另類,大言炎炎地告訴我們,土星上有七個國家,有無數像人類一樣的生物。
敗筆二,故事情節虎頭蛇尾或經不起推敲。林匡開篇還算不錯,儘管一驚一乍的,但氣氛營造得不錯,是有吸引力的。只是寫著寫著,故事沒有辦法收尾,就把外星人搬出來,讓外星人強行出場解決。其實讓外星人強行解決還不算最差的。在《不死藥》的結尾,主角迫不得已,服用了不死藥。林匡無法解決問題,只能強行寫道,結果會怎樣呢?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我是連續的主角,當然逢凶化吉,不會有事的……”
林匡見許望秋說自己的“作為三流,作為科幻完全不入流”,簡直氣得吐血。他馬上進行回擊,表示自己從來沒說過自己寫的是科幻,而是幻想。隨即筆鋒一轉,對許望秋的電影進行猛烈抨擊。他表示許望秋拍的都是戰爭片,真正優秀的戰爭片應該是反戰的,許望秋一直在歌頌戰爭。從思想角度而言,是如不入流的垃圾。
許望秋不甘示弱,馬上發表了名為《林匡與PTSD》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對林匡的心理進行深入分析,認為林匡之所以瘋狂抹黑內地是典型的皈依者狂熱,外加創傷後應激障礙。許望秋表示在1980年,創傷後應激障礙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認正式認定為一種精神病,也就是說林匡是精神病,需要進行專門的治療。
文人罵戰是中國文壇一道奇特的風景,從古代的陳琳罵曹操,駱賓王罵武則天,到近代的魯迅以文章作為匕首投槍與人論戰,都是文壇佳話。在六十年代,香江左右對立嚴重,全庸與佐派媒體曾經進行過長達數月的論戰,屹立不倒,這場論戰也讓《明報》成為香江舉足輕重的大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