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苦笑著搖頭:“文化部是有名的窮部,經費非常緊張。知道文化部批給我們學校的教學實習經費是多少馬上?只有4萬塊!這麼多老師、這麼多學生需要教學實踐,經費只有4萬塊啊!學校最近不是買一套錄影裝置嘛,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是王嵐西組長親自跑,跑了大半年才跑下來的。”
許望秋皺了皺眉,如果不能從文化部借錢,那事情就比較麻煩了,沉吟道:“我們這部電影講的是我黨鋤奸,我覺得作為獻禮片應該沒問題。我們去找學校,讓學校把《鋤奸》作為獻禮片來拍。”
謝非有點沒底,《鋤奸》故事很好,而且鏡頭語言極有新意,在正常情況下學校應該支援才對;但學校老師很多年都沒拍過電影了,都盯著這次機會;而且上次座談會許望秋把話說得太難聽,得罪了不少老師,他們恐怕很難支援許望秋。
不過謝非覺得不管怎麼樣,還是應該試試:“這樣吧,我們一起去找克老。他主抓這件事,我聽聽他的意見,如果不行,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許望秋和謝非抱著劇本、分鏡頭劇本,以及故事板來到辦公室,找到了張克。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然後劇本、分鏡頭鏡頭,以及故事板一股腦的堆到了張克面前。
張克先看劇本,覺得《鋤奸》的故事寫得很精彩,扣人心絃,驚心動魄,但完全是驚險片,缺乏思想和藝術深度;不過等到他看到分鏡頭劇本的後,意識到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是國產的電影一大突破,是對視聽語言的一次顛覆;等到他看完故事板,更是徹底震撼了。
張克做過導演,這些年也一直在研究電影,覺得《鋤奸》真要拍出來可能會是劃時代的電影。他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故意板著臉道:“你小子怎麼這麼能折騰呢?”
許望秋嬉皮笑臉地道:“不折騰那還叫年輕人嗎?那是老頭子!克老,你劇本看完了,對我們這部電影應該比較清楚了。不是我們誇口,我們這部電影拍出來,絕對比其他老師拍得要好。你就幫我們向學校申請吧,讓《鋤奸》作為獻禮片,讓我們來拍。”
張克覺得《鋤奸》故事是頂尖,而且視聽語言上極有新意,有很大的開創性,學校應該支援這樣的電影才對,便道:“你們把東西留下,我去跟學校談。”
許望秋衝張克連連鞠躬:“謝謝克老!謝謝克老!”
張克擺手道:“你們先別急著謝,我只是答應去跟學校談,能不能成還不一定呢!”
兩天後的中午,張克把許望秋叫到了學校的操場,告訴他這事讓學校給否了。這事不光有副組長唐自清從中作梗,而且大部分老師都堅決反對,他們說我們這些做老師的都沒機會拍電影,憑什麼讓許望秋這個學生做導演。
許望秋知道《鋤奸》想拍成電影,學校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另外想辦法。
現在國內是計劃經濟,拍電影也是如此,國家每年對不同的電影廠下達不同的生產任務。在運動結束後,按照慣例文化部在1977年1月向各製片廠下達了年產36部故事片的生產計劃,結果7家制片廠馬力全開也只完成了21部。
這些電影廠完不成任務不是沒有導演,也不是缺技術人員。拿北影廠來說,知名導演非常多,崔嵬、凌子風、張水華、成蔭,被稱為北影導演四大帥,還有四中帥、四小帥,這就是十六個了,再加上黃健中等年輕導演,那就更多。也不是錢的問題,國家每年撥款450萬,讓北影廠拍電影;如果錢不夠,北影廠還可以去銀行貸款。
各個電影廠面料的最大問題是缺劇本,面臨嚴重的劇本荒。現在國內的文學期刊大部分還沒有復刊,電影廠就是想買故事都找不到地方。只要發現有好故事,會引來幾家電影廠爭搶。今年北影廠的情況應該比去年好,但肯定還是完不成任務。
許望秋相信自己和謝非帶著劇本找上門,北影廠應該求之不得,便捧著資料找到謝非,把被學校否決的訊息告訴了他。
謝非對此並不意外,學校老師很多都十多年沒拍過電影了,眼巴巴盯著獻禮片的機會,怎麼可能讓給許望秋;再加上座談會許望秋把話說得太難聽,他們肯定會反對;而自己今年上半年才拍了《火娃》,學校不可能馬上把第二次機會給自己。
謝非拍拍許望秋肩膀,安慰道:“這事找學校是沒用了。我看這樣吧,我跟北影廠合作過,跟廠裡上上下下都熟,我去北影廠找王洋廠長,讓北影廠出錢來拍。”
許望秋本來就在打北影廠的主意,現在聽到謝非這麼說,趕緊把懷裡的資料遞給謝非:“謝老師,那就麻煩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