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此時的王翦與李牧一般,若是兩人對上,如果兩人手中的兵馬都不超過十萬人,王翦很難是李牧的對手,若是兩人麾下的兵馬都在二十萬左右,則兩人差不多可以勢均力敵,但若是兩人麾下的兵馬都超過了三十萬,達到四十萬、五十萬的規模,那李牧則不是王翦的對手。
其中的道理與楊明此時可在以五萬兵力橫行天下一般。
王翦乃是當世堪稱兵家宗師的存在,早已將兵家之學融會貫通,身上毫無弱點,用兵沉穩老練,可將自己不敗之地,這個優點,需要大規模的兵力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李牧一代軍神,將趙國兵家之學與狼族的用兵之法融於一身,用兵之正奇兩道皆是當世頂級存在,二十萬兵馬在其手中,就是一無敵的存在。
至於楊明,以二十歲的年齡晉升宗師之境,所修白虎七殺式是當年白起的成名絕技,為當世最頂級的兵家絕學,而三分歸元氣更是可超越這個世界的功法,其特性讓楊明成為可力敵萬軍的存在,只要兵馬保持在五萬人作用,他以個人的武力和對軍勢的把握,使得他同樣也是一個近乎無敵的存在。
“卿可能做這一人?”秦王政見楊明似有推託之意,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思。
當秦王政瞭解到東郡一戰的具體過程後,哪怕是秦王政也要為楊明在一戰中的驚豔表現所驚歎,在秦王政看來,此時的楊明有著足以比肩天下間任何一個名將的能力,由楊明則擔任切入趙國腹地的領軍大將,絕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孤軍深入趙國雖然危險,但也不見得就比楊明不久前經歷的東郡之戰危險多少。
“大王,臣經驗有限,指揮五萬兵馬可以得心應手,但指揮起十萬兵馬甚至是更多的兵馬,則超出了臣的能力,猶如一幼童持重劍利器一般,難以盡數發揮武器的鋒利,反而會束手束腳,變成了累贅,切入趙國的大軍,兵力至少也要在十萬之上,以臣的能力難以指揮這樣的一支大軍。”楊明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道。
“只是因為經驗不足嗎?”秦王政並不打算就此放棄,直接點出了楊明話語間的破綻,既然只是經驗不足,那補上就是了。
當今天下,別的經驗不好補,但這領兵作戰的經驗卻是太容易補了,這個天下什麼都缺,唯獨不缺少戰爭,經驗不足,從別的地方補充就是,滅趙,秦王政已經看到,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此秦王政願意付出更多的耐心的經歷,在這些時間中,足以讓楊明將經驗給補上。
桓齮雖然是秦王政親自選中的上將軍,但趙國一戰已經讓秦王政意識到,桓齮可謂一國之將,但作為天下之將,卻還差上不好,真正能夠助他攻滅六國,一統天下的人,唯有楊明與王翦兩人。
“正是。”楊明聽出了秦王政話語間的另外一層篤定,也就不再尋找更多的理由,若是那樣,不免有著推諉之嫌。
“那就將經驗補上就可以了。”秦王政笑道,隨即又問道:“卿覺得離間楚、魏關係,以絕兩國聯盟之勢,可行嗎?”
“楚魏兩國因宋國故地多有邊境摩擦,若非是因為有著來自秦國的壓力,他們早就打起來了,想要離間他們的關係還是很容易的。”楊明道。
有些事情,楊明雖然不知道具體的發生過程,但其中大致的發展方向還是知道的,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數年後秦國發四郡戰兵助魏國攻取楚國所佔領的宋國故地,致使魏楚徹底絕交,直至兩國覆滅,其中秦國的具體操作過程楊明不知道,但只知道結果就足夠了。
“寡人與姚賈也是這般認為的,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大軍的主攻方向是趙國漳河、南境長城以南的城池,如閼與、安陽,鄴城等地,大軍對趙國的強攻,會讓韓魏楚三國放鬆警惕,不至於讓他們在我秦國的壓力之下形成合勢,再從其中做些文章,以宋國故地為誘餌,絕楚魏合縱之勢,還是有著極大成功的可能的。”秦王政說道。
楊明靜靜地聽著秦王政的陳述,他大概已經猜到了秦王政接下來想要說些什麼了。
只聽秦王政道:“這件事情就交給卿與姚賈負責,適時,就由卿統領大軍助魏軍伐楚,以楚國作為卿的練兵之地。”
以楚國作為楊明的練兵之地,這樣的事情大概也只有秦王政能夠做得出來了,這就是他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