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秦時:劍問明月> 第324章秦王政的魄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4章秦王政的魄力 (1 / 2)

在眾臣散去之時,楊明獨自被秦王政留在了咸陽宮。

“之前寡人不聽卿言,以至於大軍有肥地之敗,十萬大軍盡喪,致使局勢崩壞,每每想起,寡人亦是悔之莫急。”當大殿中只剩下秦王政與楊明時,秦王政自肥地慘敗後就一直壓在心中的話在楊明這個正主面前,終究還是說出來了。

秦王政雖然是心高氣傲之人,但卻並非一味的只知傲氣,在秦王政的驕傲面前,更重要的是秦國的利益,這是一位真正的王。

當日秦王政因為自己的驕傲而拒絕了楊明的諫言,但當肥地之戰真如楊明所言而慘敗時,他又能正視自己的錯誤,雖然心中有著不爽,但絕不會因為所謂的驕傲而產生嫉恨楊明的情緒。

一如眼下這般,秦王政更是在楊明面前直接承認自己了錯誤。

但聽到秦王政的這些話,楊明感覺到卻不是自得,而是脊背微微發涼,秦王政在自己面前捨棄了自己的驕傲,主動承認錯誤,定然是為了在楊明這裡換取更重要的東西,王的驕傲,在這咸陽宮,又該用什麼交換才能做到等價交換?

“大王所定下的以大軍出井陘,分割趙國南北,以絕趙國之勢,再有南路大軍攻趙都的戰略是沒有錯誤的,只是上將軍在戰術上輸給了趙國李牧而已,此非大王之過,只不過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王不需要自責什麼。”楊明謹慎地斟酌著言辭道。

秦王政策劃的滅趙戰略當然沒問題,但再好的戰略也需要戰術的支撐,若是不能有良好的戰術支撐將戰略從規劃變成現實的話,則一切都只是竹簡上談兵法,看似頭頭是道,實則空無一物。

但話又說回來,秦王政制定的滅趙戰略本身就有問題,那就是他低估了趙國的實力,秦王政只知道秦軍能夠做到兩路出擊,但沒有看到趙軍能夠做到什麼,他沒有看到趙軍能夠一戰而殲滅十萬秦軍,不能做到知彼知己的戰略規劃,本身就有問題。

但這些話楊明卻不能說,王這種生物,他的臉皮在大多時候比別人的命還要重要,楊明雖然喜歡打別人的臉,但那是在建立在對方不能報復自己的基礎上,打秦王政的臉,楊明還沒有那個愛好。

所以,楊明直接將秦軍肥地戰敗的鍋給扣在了上將軍桓齮的頭上,楊明雖然得罪不起秦王政,但桓齮還是得罪的起的。

聽到楊明的回答,秦王政心中的彆扭稍微緩解了一番,但嘴上還是問道:“卿真的認為寡人定下的滅戰方略沒有問題?”

“正是。”對於秦王政的這個問題,楊明毫無遲疑地肯定道。

“依此方略真的可滅趙國?”秦王政追問道,不斷被他懷疑的方略此時得到楊明的肯定,對於秦王政來說絕對算得上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以絕對的國力優勢,截斷趙國南北,正是秦國最好的選擇,所謂的奇謀,必然伴隨著未可知的風險,若有以堂堂正正力量碾壓的優勢,又何必多此一舉去追求什麼奇謀。”楊明道。

“是啊,只是,趙國李牧甚至強悍,趙國邊軍也是不俗,由北路而出的大軍,限於井陘的交通位置,後勤供應最多隻能保證十五萬大軍所需,而以十五萬之眾深入趙國境內,誰又能保證在趙國邊軍面前立於不敗之地?事實已經證明,桓齮不行。”秦王政沉吟著,視線卻落在了楊明的身上。

“上將軍不是李牧的對手,但大王麾下人才濟濟,總能找出可力敵李牧之人。”迎上秦王政的視線,楊明故作不覺道。

秦王政的意思楊明當然知曉,只不過,對於滅趙一事,楊明的興趣有限,尤其是在與李牧對線這件事情上,楊明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的,若不用那些盤外招,十萬以上規模的大軍對壘,楊明還真不是李牧的對手。

但這並不是說楊明無能,楊明終究是經驗有限,又不是從小就學習兵家之學,手下的兵馬若不超過五萬人,楊明依靠自己對戰機的把握和近乎戰場單挑無敵的實力,足以戰勝天下間任何一支兵力相當的兵馬,但若是麾下軍隊超過了十萬人,那對於楊明來說就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難以發揮出十萬大軍真正的戰力,未必就比五萬兵力時更強。

為將者,不是手下的兵馬越多就一定越強,每一個戰將都有自己的可操控的最佳數值兵馬,一旦超過這個限值或是少於這個限值,則他的戰力就難以真正的發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