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趙姬自己所說,她最喜歡享樂,對於政績這樣的事情,她根本就不喜歡,因此,在秦國的朝堂之上,趙姬很少出現,這也是呂不韋在秦國能夠獨攬大權的原因之一。
但今天,趙姬卻一反常態,出現在這朝堂之上。
呂不韋隱約間感覺到了不對勁。
“此次成蟜之叛,護軍府中護軍論功當行第一,臣以為,中護軍可升任護軍都尉一職,補上護軍都尉一直空缺的情況。”在秦王政的授意下,中大夫紀令出列上奏道。
護軍都尉,護軍府長官,秩兩千石,在秦軍之中,在除去實領兵馬的諸位將軍外,在咸陽,於武臣之列,是可以排進前三的存在,在其上,也不過只有國尉與太尉、上將軍三職能夠穩壓此職位一頭而已。
“諸位可有不同意見?”端坐於王位之上的秦王政開口道。
“臣附議。”九卿之一,衛尉陸竭出列道。
“臣附議。”昌平君,御史大夫熊啟亦出列附和道。
當陸竭與熊啟這兩個代表著甘泉宮與楚系的人開口表明態度後,屬於或是傾向於兩方的諸臣相繼表明態度,一時間,朝堂之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呂不韋。
現在,只等著呂不韋開口了,只要呂不韋開口,楊明升任護軍都尉,執掌監察諸軍、考核武將之權,在太尉空缺,領軍諸將在外的情況下,楊明就是這咸陽之中,風頭最盛的武臣。
“楊明可為護軍都尉。”在一眾文武大臣的注視下,呂不韋開口道。
“準。”秦王政最終拿出定音道。
順利完成升職的楊明走出左列極為靠前的位置,躬身拜向王座,在謝恩之後,楊明卻沒有退回去,而是繼續道:“大王歲已經二十,臣請大王加冠親政。”
隨著楊明的聲音落下,朝堂上的氣氛為之一靜,楊明與熊啟、趙姬與華陽太后之間是密謀,既然是密謀,知曉的人自然不多,因此,當楊明將這句話丟擲來時,可謂是在朝堂這個天下間最深的水池中投入了一塊足以引起驚濤駭浪的局勢。
大王加冠親政?這件事情到底意味著什麼?
“臣請大王加冠親政。”方退入朝列的熊啟再次走出道。
“臣請大王加冠親政。”見熊啟已經表明態度,昌文君亦不甘落後道。
衛尉陸竭的視線落在楊明身上,還在遲疑中的神色中不由多出了懊悔之色,慢了一點,竟然讓昌文君給領先了,想到這裡,陸竭矯健出列,朗聲道:“臣請大王加冠親政。”
呂不韋此時也反應過來,難怪今天趙太后會出現在這裡,在沉吟少許中,已經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列附和。
“肅靜。”呂不韋回首看向眾臣,一時間,本還炙熱的氣氛瞬間一頓,呂不韋執掌超過朝政十餘年的威嚴,可不是他自賣自誇的,而是用自己的實力與功績一次又一次的證明的。
“大王已歲過二十,且已成婚,是當加冠親政,臣亦請大王加冠親政。”呂不韋在壓下眾人的聲音後,一錘定音道,這才是來自相國呂不韋的威勢。
“既然諸臣都是這麼認為的,那大王就加冠親政吧,這秦王印璽和虎符,也是奉政歸還了。”作為王位斜後方的簾幕之後的趙姬開口道。
趙姬清揚婉轉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上回響著,呂不韋的瞳孔不由一縮,趙姬的乾脆還要在他的想象之上,秦王印璽尚且好說,秦王政親政,本就應該交出來,但那虎符呢?趙姬竟然直接交出來。
虎符在手的秦王政,可以說是真正的擁有了王權之劍了,再加上秦王印璽……
秦王政這可不僅僅只是加冠親政了,而是要直接掌權了。
不過,呂不韋雖然貪權,但他畢竟只是臣子,此時,也不好多少什麼,只能預設了趙姬的行為。
這一幕落在朝堂上的眾臣眼中,卻已經是另外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