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 (2 / 4)

田地越多,利益受損越大。楊彪沉吟良久,建議道:“從今年上計的情況來看,各地人口都在增長,但由於二十年戰亂,人口折損過半,短時間內,土地的供應量還是可以滿足人口的需要。換句話說,土地兼併的情況還沒有嚴重到影響百姓的生存。相反,限田罰租反而會引起朝野震盪,不利於州郡的穩定。”

“朝廷對土地兼併的懲處一直非常嚴厲,目前的土地兼併主要是隱性的,並沒有公開化、擴大化,還在朝廷的控制範圍內。而且有些土地兼併是出於迅速恢復農耕的需要,和惡意兼併土地是有區別的,朝廷應該慎重甄別,不能簡單處理,一刀切。”荀攸也勸道,

“考慮到限田直接衝擊到軍功階層的利益,我建議還是緩一緩。”

“我為什麼懇請長公主殿下召回各州刺史?就是為了這事。我也想知道土地兼併是不是嚴重到了必須修改《田律》的地步。”李瑋說道,

“但實際的情況是,問題非常嚴重。”

“因為二十年的戰亂,大漢人口是減少了,朝廷在實施‘計口授田’和‘土斷’等政策的時候,完全可以保證富鄉、狹鄉的百姓都能分到足夠維持生計的田地。但問題是,同樣因為二十年的戰亂,有些人在北疆的庇護下,在朝廷的庇護下,已經積累了驚人的財富。這些財富如何才能傳承下去?如何才能保值增值?土地,只有購買土地才能讓他們的財富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地保留下來。”

“朝廷有政策,嚴禁兼併土地,那他們怎麼辦?打壓糧價,抬高耕畜、鐵具、食鹽等等農夫必需品的價格。農夫就算日夜辛勞,還是一無所有,最後只好把土地的租種權賣給他們,自己寧願做個僱農、佃農以便維持生存。”

“按照新田制,土地的所有權是朝廷的,農夫們只有租種權,我們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止土地兼併了,誰知朝廷上有政策,各地下有對策。有錢人僅僅以低廉的價格,甚至一個錢不出,就把農夫們手中的土地租種權拿去了。”

“這是一種變相的土地兼併。如果這種事情不能遏制,任其發展下去,朝廷的田租會越來越少,糧價會越來越低。本朝糧價最低的時候,就是孝宣皇帝朝,五錢一斛。但那時人口多,口賦算賦的收入高,鹽鐵官營收入也高,而且社稷穩定,沒有戰亂,朝廷財賦很充裕,現在呢?現在田租是朝廷財賦收入的大頭,在平叛大戰還在繼續,社稷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朝廷財賦的減少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我們要想完成中興大業,就要向他們低頭,就要向他們借錢。沒有錢還,就要放棄打擊土地兼併,就要默許他們兼併土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很簡單,朝廷越來越窮,賒借的錢越來越多,被迫無奈之下,只好修改《田律》,出賣土地所有權,把土地賣給農夫,其次就是賣官鬻爵,以便籌措錢財維持朝廷的運轉和各項國政的開支。”

“農夫手中的土地租種權已經給有錢人掠奪了,土地事實上已經控制在有錢人手裡,我們出賣土地所有權,等於把土地賣給了有錢人。這些有錢人幾乎沒有花錢就拿到了大量土地的租種權,然後又名正言順地把這些土地變成了他們的私產。農夫們呢?無論土地的價格多麼低廉,他們都已早早失去了土地的購買資格,他們依舊一無所有。”

“我們說重農,重農,說農是國之根本,但事實如何?事實上,農夫們一年辛苦到頭,什麼都沒有,連賴以生存的土地都沒有,這難道就是大漢中興的目的?”李瑋越說越激動,用力擂了幾下案几,

“我們的良心呢?我們的良心在哪?大漢能走到今天,是誰給我們耕種糧食?是誰給我們製造軍械?是誰給朝廷繳納財稅?我們就這樣對待為大漢中興而流血流汗的百姓嗎?我們的良心難道都讓狗吃了?”屋內寂靜無聲,幾位大臣都沒有做聲,沉默不語。

“丞相大人,這都是你的推測之言。雖然各地門閥富豪用各種手段大肆掠奪農夫們手中的土地租種權,但按照《田律》,這些土地還是朝廷所有嘛,並不是門閥富豪們的私有財產。嚴格地說,這並不算土地兼併。”李瑋從堆在身邊的文卷中抽出了幾卷竹簡,然後重重放到案几上,

“這是各州刺史的奏稟,諸位大人可以看看。事實上,這不是我的推測。這些被擄掠了租種權的土地正在變成各地門閥富豪的私產,土地兼併的大潮正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悄無聲息地席捲而來,負債累累的朝廷因為沒有財賦,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態一步步地惡化,茫然無措。”

“怎麼會這樣?”大司馬徐榮詫異地問道,

“中原大戰結束後,青兗兩地爆發了圈地炒地的風潮,朝廷不是懲治了一次嗎?難道還有人膽敢公然和朝廷對抗?”

“不是有人和朝廷對抗,而是朝廷引發了這場土地兼併的風潮。”李瑋嘆了一口氣。

“朝廷雖然負債累累,但平叛的仗要打,而且戰場越來越遠,越來越多。另外長安要重建,洛陽要修繕。西疆打下來後,河西的長城和各地邊塞關隘要重修,西疆各郡要賑濟,這些都要糧食,要物資,要徭役。在糧價被朝廷死死控制的情況下,鹽、鐵、耕畜等價格飛漲,甚至僱人代役的價格也漲了很多。農夫的地只有那麼多,產出也只有那麼多,收入也只有那麼多,其它東西漲價了,收支嚴重不平衡,他們就沒有辦法生存了。這時就形成了出賣土地租種權和向子錢商(高利貸商人)賒貸的熱潮,伴隨這股熱潮產生的還有一股熱潮,那就是棄田從商或者做傭工。”

“農夫們在田地裡辛辛苦苦,但賺不到錢,甚至危及生存,無奈之下,他們一部分人做了佃農、僱農,一部分人到作坊裡做工,還有一部分人拿著出賣了土地租種權或者賒貸的錢到商市裡做小買賣。這些年打仗、城池重建,物資消耗量和販運量非常大,各地作坊、商市都很多。作坊需要人手,工價很高,而商市有利可圖,棄田從商者比比皆是。”

“土地沒人耕種,或者耕種的人手嚴重不足,糧食就會減產。糧食減產,首當其衝遭到打擊的就是各地府衙。朝廷為了籌措糧食,這幾年都給各地府衙下達了定量,完不成規定數量的,輕則免職,重則坐牢。各地官吏情急之下,只好拿出手裡的特權,把所有出賣了土地租種權而又荒廢不耕的土地做為可墾可不墾地(可以耕種但收益很低的地)賤賣給門閥富豪,讓他們僱人耕種,以保證自己能完成朝廷下達的糧食定量。那些門閥富豪不費吹灰之力,用很低的價格就拿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

“這種情況前幾年就已經開始了,但朝廷為了讓所有的土地都能產出糧食,為了照顧各地府衙的實際難處,也就默許了。但到了今年,這種情況就氾濫了。有些地方的門閥富豪和官府大吏互相勾結,想方設法奪取農夫手中的土地,還有一些地方官吏竟然以官府的名義購買農夫手中的土地,以便增加職分田,給自己和掾屬們謀取私利。”李瑋看看徐榮、楊彪等人,連連搖頭,

“這就是現狀。你們說要不要限田罰租?要不要課商重稅?要不要立即增加谷價?”楊彪苦嘆,

“仲淵啊,我知道你這個丞相難做,但你不要為了確保農夫們的利益,而打擊王公貴族、門閥富豪啊,尤其這個限田罰租還牽扯到軍功階層的利益。”楊彪望了一眼神情冷峻的張燕,接著說道,

“孝哀皇帝年間,丞相孔光會同大臣師丹、何武提出了一個限田限奴之策,其中規定諸侯國王、列侯、公主、關內侯、吏(官吏)、民(一般富豪與商賈)佔有田地不得超過三十頃。這個奏議遭到了朝中上下的激烈反對,後來不得不擱置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