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亂世豪雄篇 第十一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 (3 / 4)

“從我們這個角度看,孔光的這個限田三十頃還是相當寬鬆的,但你如果再看看呂后二年(公元前18年)頒佈的以軍功爵高低及其他身份為依據的受田受宅地《二年律令》,你就知道這個限田數額太低了。呂后二年頒佈的《二年律令》其實就是名田制,賞賜出去的土地有受無還,長期佔有,世代相傳。其中規定侯爵級,包括徹侯和關內侯。徹侯除封邑外,另受一百零五座宅基地。卿爵級,包括大庶長至左庶長九級,最高階的大庶長可受田九十頃,宅基地九十座,最低的左庶長還可受田七十頃,宅基地七十座。由此可見他這個限田數額要損害多少人的利益,遭到的阻力會有多大?打擊面太大了。”

“今天你這個限田罰租也是一樣。你擬定的限田數額是二十頃,而中原大戰結束後,朝廷賞賜給秩俸兩千石大吏的田地就是十五頃。關中大戰、洛陽大戰、西疆大戰、豫州大戰,朝廷每次賞賜給有功將士的都是田宅,不出意外的話,現在軍中普通將校至少都有田地三十頃以上。你說你這個限田數額如何能夠得到朝中大臣們的同意?”朝廷沒有錢財,只能把土地賞賜給軍功者,正好人口驟減,荒蕪土地又多,所以從中原大戰結束後,朝廷也仿照本朝初年的《二年律令》制定了賞賜之法,也就是始於商鞍變法的

“名田制”。名田制是軍功爵制的基礎,普通軍功階層有了田地也就迅速變成了富豪,而功勳顯赫者慢慢也就成了高門大族。

楊彪作為門閥世家,當然不會同意限田罰租之策,但他不好直接反對,馬上把矛盾轉嫁到了軍功階層身上。

張燕一直不說話。李瑋的改制之策他和徐榮早就看過了,實施的難度很大。

要想成功,必須

“以進為退,步步為營”,否則肯定失敗。這是純粹的利益之爭,就象買賣雙方在商市上討價還價一樣,買家和賣家要討價還價,直到雙方都做出了可以忍受的讓步,到了都能接受的價格,交易就能成功。

李瑋為此精心設計了三個改制方案,今天拿出來的,是要價最高,條件最苛刻的方案。

“太尉大人呢?你的意見呢?”楊彪看到張燕不說話,乾脆挑明瞭,直接問,

“各部將軍、校尉們為了大漢中興,浴血奮戰,甚至戰死疆場,為了什麼?朝廷這麼做,會讓他們寒心的。車騎將軍屍骨未寒,朝廷就要欺凌他的寡妻孤兒,這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

“為了什麼?為了活著,為了不再吃人肉。”張燕冷笑道,

“麴義大人馬革裹屍,難道就是為了錢財?為了讓百姓失去田地,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相信麴大人如果還活著,他一定會支援丞相大人的改制之策,支援朝廷限田罰租的決策。”楊彪笑容一僵,非常尷尬。

“這只是丞相大人的一個奏議,還要朝議商討,還要徵求各方意見,不要急,慢慢來,慢慢來……”徐榮急忙打圓場,

“對改制之策的其它議案,太傅大人還有什麼意見?”楊彪冷哼一聲,不願再說。

“荀大人,對於入粟拜爵之策,你可有什麼看法?”徐榮微微一笑,轉頭去問荀攸。

“入粟拜爵,最初始於大秦。秦始皇四年(公元前143年),天下大疫。始皇下令,凡捐助朝廷千石粟者,則拜爵一級。本朝則是孝文皇帝朝的御史大夫晁錯為了解決土地兼併問題而最先提出來的。今天丞相大人重新起用此策抑止土地兼併,的確是個上佳的辦法。”

“不過……”荀攸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從抑商這個角度出發,我反對讓商賈輸粟入官。”

“商賈逐利,對農夫的欺詐最為厲害。農夫的收入大部分自於谷粟,為了繳納賦錢,他們要出賣谷粟。賣給誰?商賈。商賈用什麼價收?他要獲取錢財,就要儘可能壓價。農夫們遇到災禍急需錢財時,商賈們更是卑鄙無恥,往往乘人之危以最低廉的價格掠奪農夫們的財產。如果農夫們沒有東西賣,就要向他們借子錢(高利貸),這常常是農夫們最後陷入賣兒賣女,家破人亡之境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我覺得當年晁錯大人說得對,要讓那些沒有市籍的富人輸粟入官,然後朝廷賞給爵位,有罪可以免罪。這些沒有市籍的富人一般都以入仕和耕種來獲得財富,但這些人地位低,財富也不是很龐大,在當地影響力很小,家中雖有存糧但因為價格太低,無利可圖,所以一般也不願意賣。如果朝廷下旨,能用爵位和免罪權利來收買粟米,他們家裡的谷粟就有出路了。富人有了爵位,地位提高了,勢力大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併和侵佔商貿的利益。”

“和商賈比起來,這些人能體諒和理解農夫的艱苦,也知道農夫的存在才是財富積累的源泉,所以他們對農夫的剝削要好一點,不會把農夫逼得走上絕路。農夫把谷粟賣給富人,遇到災禍的時候向這些富人出賣財產和賒借錢財,一方面可以減少商賈對自己的盤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而商人失去了剝削農夫的機會,財富的積累和實力自然也就慢慢有所下降。”徐榮和張燕等人連連點頭。

“荀大人這個建議好,這個建議好。”李瑋也連聲讚道。各地富人很多,其中一部分人因為身份特殊還享受多種免賦免役的特權,包括六百石(中級官)以上官,第九級爵五大夫以上等有爵士人,輸粟入官後,地位提高,有助於他們財富勢力的增加,有助於他們和商賈爭利,也有助於農夫保住自己的土地,同時也有助於社稷的穩定。

“《賒貸律》呢?”李瑋問道,

“子錢商賈唯利是圖,根本不管貧苦百姓的死活。為了穩定社稷,安撫百姓,有必要讓各地官府介入賒貸一事,最大程度地保障貧苦農夫的生存。”

“當年王莽實行新政,搞了一個《五均賒貸律》,目的是抑制子錢商賈和放貸富豪對百姓的剝削,效果的確有,尤其是對那些遇到病患、災禍,或者無錢舉行祭祀喪葬等事的貧苦百姓很有幫助。畢竟以這些事向官府賒貸不需要付利息,但過期不還本錢,就會被罰作罪徒,懲罰很嚴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