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千位舉人上案的事,本來會試早就結束了,現在:才開始,大批舉子議論紛紛,中了舉子更是欣喜滿面
孫寶雅在街道上茫然的走著,腿都是軟的。
他出身於士宦家庭,是地方望族出身,祖父作到知縣,父親也考取舉人。
年輕時曾經出遊,吸取了不少新的思想和政治觀點,由於才學兼優,因此鄉試之後,漸漸有了名聲,到了會試時,他積極和各省舉人聯絡,並且演講,交談。
漸漸的,他的身邊集起數百個舉子,核心有十六人,一時間風光無限,所以才有千人上書言變法之事。
可是想不到朝廷一道旨意下來,自己功名盡被革去,而且上面還有“永不錄用”四字,這代表著,不但當不了官,而且以後任何一個有官方機構都不可能錄用他
當日興奮考慮變法的李雅、鄭濤怡、衛佩、楊亞、姜雨軒等等,見了他的面,就像見了鬼一樣,客氣點的還尷尬一笑,拱手為禮,不客氣的只當沒有看見
事態炎涼,莫過於此啊
可是,自己又如何回去,向族裡家裡交代?
這時已經是初夏,在街道上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孫寶雅才發覺到了中午,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袖子,裡頭還有三張十銀圓的銀票,以及兩個銀圓
這點錢。在鄉下。可用上半年。但是在帝都。只怕住不了十天。
孫寶雅飢腸轆轆。隨便找了家麵店。就叫了一碗麵。
片刻之後。一個姑娘捧著一大碗雞蛋麵上來了。孫寶雅看去。只見她大概十六七歲。穿一件月白裙。漿洗得乾乾淨淨。面容還算清麗。
上了面。孫寶雅大口大口吃著。就聽見外面喊著:“賣報哦。賣報哦。今天會試貢士出來了哦!”
其實中國早就有報紙。這是邸報
它創辦於2000多年前地西漢初期。定期把皇帝地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傳達下去。這就是《邸報》產生地背景。
最初是由朝廷內部傳抄,後遂張貼於宮門,公諸傳抄,故又稱“宮門抄”“轅門抄”,到了宋代,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並且印刷,以售賣的牟利商人。官員們為求省事,都樂於花些錢去購買。
早在長治皇帝時期,普遍使用活鉛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報
但是真正的新聞報紙,還是這幾年新皇登基後才出現的,倒也不是皇帝辦的,只是設了一個新聞局,專門管理報紙,由私下轉為半官方背景
有了公開允許,這幾年,新聞報紙就蓬勃發展起來,一下子出現五份報紙相互競爭
孫寶雅聽了這話,心中絞痛,卻還是喊著:“來一張!”
“好,這位先生,二文錢一張哦!”賣報的人連忙上前,孫寶雅身上摸出二個銅板,丟了上去,拿出來細細看著,翻來翻去,就找到了。
報紙上刊登著這次上書的前後,並且包括了處置地意見,自己大名赫然就登陸在上。
看了,一片茫然,現在人人都知道,人人都避而遠之,以後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