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是否合法取得運河開發權,這並不重要,關鍵是現在倫敦政府需要法國人是非法的。
牽強了一點兒也沒關係,有爭議才有話題。只要鬧上幾個月,民眾也就淡忘了這次小敗仗。
反正英法都敵對了幾百年,民間從來嘴仗都沒有停過。大家都已經互噴習慣了,民間敵視影響不到兩國關係。
就算是有影響,本傑明首相也不在乎,只要能轉移公眾視線,些許小問題不值得一提。
巴拿馬運河的問題,在本傑明首相看來,完全就是法國人搞出來的一場鬧劇。
奧地利人就在隔壁,早就視巴拿馬地區為自家勢力範圍,怎麼可能讓法國人獲得運河控制權。
總不能又聯合開發吧?
巴拿馬運河不同於蘇伊士運河,對法奧兩國的戰略意義沒有那麼大,不存在不可或缺的說法。
美洲還沒有發展起來,就算是巴拿馬運河開通,短期內根本就無法獲得豐厚的收益。
沒有足夠的利益,如何能夠合作?
巴拿馬運河開通英奧兩國都不是受益者,本著損人利己的原則,倫敦政府不想看到巴拿馬運河開通,維也納政府想必也是如此。
現在大家可以看熱鬧,等法國人運河挖得差不多了,大家再跳出來搗亂,正好坑他們一回。
……
維也納宮,弗朗茨似乎是被人唸叨了,今天打幾個噴嚏。
除了打噴嚏外,就沒有別的症狀。弗朗茨沒有看醫生,對這個年代的醫療水平,他是充分的不信任,能不吃藥還是儘量不要吃。
不同於後世,現在藥品幾乎都有副作用。很多藥品本身生產技術都不成熟,就匆忙上了市。
很多人實際上不是病死的,反而是被治死的。這不是醫生不負責,主要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大部分人能夠抵抗藥品的副作用,還有一部分人沒抗住。
如果身家富足,有專門的醫生隨時服務,多半可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服用出現副作用的藥物。
普通人家就不行了,即便是發生了問題,很多人也會繼續服用藥物,根本就想不到是藥品副作用導致病死加重的,這也是導致醫療事故層出不窮的原因。
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想要管理都不行。這個年代藥品種類太少,如果禁止副作用大的藥物上市,很多病將變得無藥可用。
不光是藥品本身成分的問題,還有工業技術不發達的原因。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溫度、原材料品質、加入的劑量誤差,都有可能導致副作用增加。
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只能先擱置。對患者來說賭一把,也比等死的好,沒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為了建立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弗朗茨已經努力了很多年,遺憾的是現在仍然只能覆蓋到百分之七十的人群。
這還是隻是理想數字,真正可以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只有中產階級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