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林肯承諾,降低農場品關稅,那麼南方種植園主們獨立的決心還有可能會動搖。現在雙方只能用戰爭說話了。
美國內戰爆發,我們的美洲殖民戰略就實現了一半,一個分裂的美國更加符合我們的利益。
不過南北雙方的綜合實力差距有些大,現在加入南方政府的才7個州,怕不是北方政府的對手。”
分裂美國沒得說,維也納政府是絕對支援的。尤其是在美洲戰略開啟過後,這就更有必要了。
內政大臣溫迪施格雷茨淡定的說:“表面上來看,北方政府確實更加強大。
可實際上北方諸州並不是都願意參加這次戰爭,大部分美國民眾都不希望爆發戰爭。只能靠資本家掌控的輿論,忽悠民眾們上戰場。
南方几個州就不一樣了,他們是被逼到了絕路上。關係到了切身利益,南方民眾們的參軍熱情要高得多。
短期內,在軍事上南方政府佔據優勢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戰爭拖延了下去,那麼北方的人力優勢才會逐漸轉化為軍事實力。
我認為只要南方的統帥更聰明,戰爭一爆發就拿下華盛頓,然後和北方政府進行談判。
反正大家都喜歡看到爆發戶倒黴,歐洲各國是絕對會支援美國分裂的。”
費利克斯首相質疑道:“這很難做到,從軍事上來說,南方政府確實有可能在第一時間佔領華盛頓。
但是,他們沒有辦法阻止美國政府撤離。站在北方一邊聯邦州明顯更多,南方的軍事行動反而會刺激大家的神經,讓本身中立的州加入進去。
南方政府實力有限,他們打不下幾個州,就會變得精疲力盡。反應了過來的北方政府,靠著雄厚的實力,還是會壓倒南方。
實際上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南北雙方怎麼打,而是在於雙方誰能夠拉到的盟友更多。
美國一共有35個州,畜奴州有16個,現在宣佈獨立的才7個,接下來雙方的政治活動,才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
如果南方政府能夠拉攏16個畜奴州一起獨立,再遊說幾個州中立,那麼雙方的實力就拉近了。
如果雙方實力持平,在歐洲各國的干預下,也不是沒有機會和平解決問題。”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解釋道:“首相閣下,這種理想情況怕是不會發生了。
南方政府的外交工作根本就是不及格,不知道他們從什麼地方獲得的自信,到現在都沒有向我們尋求幫助。
我對他們能夠說服多少個州加入,不抱有幻想。在輿論上北方的資本家們佔據了主導地位,如果他們不夠努力,怕是不少畜牧州都會倒向北方政府。
畢竟,有些畜奴州中資本家們的實力也不小。要是反應慢了,恐怕本來傾向於他們的聯邦州,也會被北方政府拉過去。”
南方政府的自信是什麼?當然是棉花了!
這個年代,英國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或者是間接依靠棉花紡織品生存,其中百分之八十靠南方几個州提供。
倫敦政府絕對不可能容忍棉花供應鏈出現問題,可惜他們忽略了1860年棉花大豐收,倫敦市場上的棉花積壓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