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疏忽就非常致命了,很多資本家把北方的封鎖當做了處理積壓,獲取暴利的好機會。
有了這些人的扯後腿,加上給棉紡業帶來影響並不致命,倫敦政府陷入爭議中,並沒有第一時間全力干預美國內戰。
接下來,好不容易和法西兩國達成協議決定干涉,又被法國人擺了一道。加上北方政府的公關,倫敦政府再次陷入了猶豫中。
幾次猶豫下來,印度和埃及的棉花都種出來了。英國資本家們對南方政府的棉花興趣大減,國際干預就這麼被拖延了下去。
等倫敦政府做出決議的時候,南方政府已經無力迴天了。
面對外交不及格的南方政府,弗朗茨也非常的頭疼。本來就擁有的優勢,不知道利用,白白把機會給葬送了。
如果南方政府積極一點兒,無論是出於戰略需要,還是出於利益,大家都是會支援他們的。
不管怎麼說,為了打擊美國人,現在弗朗茨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還是要義務幫助南方政府。
“外交部和英法溝通一下,我們一起行動說服更多的畜牧州加入南方政府中,想必他們不會介意坑一把美國人。
再找幾家報紙爆料:棉花豐收、滯銷的訊息,順便強調一下印度、埃及、西非等地區棉花產量暴漲的訊息。
找幾個專家學者分析一下問題的嚴重性,讓南方政府的掌權者們清醒一下,知道他們的棉花武器不可靠。”
除了棉花外,還有很多農產品都是美國人的拳頭產品,只不過這些東西別的地方也有產。
甚至弗朗茨都在想,要不要派人燒掉英國人的棉花庫存。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逝,主要是棉花倉庫太多了,根本不是幾個人就能夠燒完的。
不過現在南方的棉花,大部分還沒運出來,只要南方政府有了警惕,暫停後面的棉花運輸,那麼英國政府還是不得不被綁在南方政府船上。
畢竟,印度也罷、埃及也罷,種植棉花也是需要時間的,國內的工廠可等不起。
歷史上,北方政府在戰爭爆發前期,就有人提議攔截這部分棉花運輸船隊,斷絕南方政府的貿易。
不過,為了不得罪英國人,林肯政府選擇了放行。甚至南北戰爭爆發期間,北方對棉花運輸的封鎖也並不嚴密。
要不然,真的斷了約翰牛的棉花供應,英國人早就打上去了。
不用懷疑,英國陸軍雖然不咋地,但是對付美國人還是湊合的。
只有皇家海軍把美國沿海一封鎖,一堆印度大兵送上去,都可以堆死北方政府。
至於後勤補給,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最重要的糧食可以由南方政府提供,這些東西完全不缺。
需要從本土運送的也就武器彈藥,這個年代戰爭的彈藥消耗量並不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英國人完全兜得起。
說白了,北方政府也就兩千多萬人。戰爭一爆發,還被南方打爆了幾個州。北方政府能夠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也是有限的。
就這次英國人鎮壓印度叛亂的力量,都足以改寫南北戰爭的結局。剛剛拿起搶,就被送上了戰場的美國大兵,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