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鐵甲艦時代,奧地利海軍就很冒頭了。奧地利海軍不斷的擴充,逼的歐洲各國不得不跟進。
如果不是印度叛亂爆發牽制了英國人的精力,維也納政府早就感受到了什麼是壓力。
倫敦政府都有人叫囂著要搞三強標準。(超過排名第二、三、四海軍強國的海軍噸位)
當然,這些人也就是說說而已,實際上英國人從來都沒有做到過。
現在不要說三強標準,即便是兩強標準,弗朗茨都懷疑英國人能不能做到。
法奧海軍的總噸位加起來,已經逼近了皇家海軍。考慮到鐵甲艦的因素,皇家海軍的實力已經無法對法奧兩國做到延壓性優勢。
不過,等印度叛亂被鎮壓過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英國人應該可以實現兩強標準。短期內弗朗茨還不準備爆海軍,免得刺激到了英國人敏感的神經。
不對是已經刺激到了,只是暫時沒有功夫理會。
如果不是沙皇政府財力不濟,弗朗茨都準備幫俄國人爆海軍,再刺激一下倫敦政府。
這不矛盾,只要刺激了英國人,他們才會把更多的財力投入到鐵甲艦上。可實際上這些軍艦都只是過渡性產物,建造的越多更新換代的時候損失就越大。
如果不是為了插手南北戰爭,弗朗茨才不會搞這麼多鐵甲艦出來。從軍艦效能上來說,要不了多久這些軍艦就要被淘汰了。
就是考慮到了軍備競賽可能引發戰爭,弗朗茨才沒準備現在就做出頭鳥。既然是英俄爭霸,當然要讓俄國人上了。
在統一德意志地區之前,弗朗茨沒有準備和英國人直接對抗,這會得不償失。
……
華盛頓,決定美國命運的選舉已經結束。弗朗茨的蝴蝶效應沒有影響到這次選舉,共和黨阿伯拉罕林肯以絕對多數當選為第16屆美國總統。
代表北方資本家們利益的總體出現,引起了南方種植園主們的恐慌和仇恨。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開始進行串聯。
1860年12月20日,南方種植園主代表在南卡羅納州召開會議,決定退出聯邦。
並且還發表了告奴隸制宣言,歡迎各州退出聯邦,加入新組建的國家——美利堅諸州同盟。
訊息傳到歐洲過後,立即引起了轟動。弗朗茨第一時間召開了內閣會議,商議應對措施。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分析道:“美國南北衝突由來已久,這次選舉的結果已經表明,南方的種植園主們在政治鬥爭中已經全面失敗。
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他們不得不退出聯邦,組建新的國家。
從美國法律上來說,這些州是有權利退出的。
不過北方的資本家們肯定不會答應,他們還想要獲得廉價的工業原材料和市場。要是讓這些州跑掉了,他們前面所做的努力就全部成了無用功。
除非北方政府做出妥協,不然南方的種植園主們是不可能再回去的,林肯的呼籲實際上只是在作秀。
這次南北分裂不僅僅是因為廢除奴隸制問題,更核心層面的關稅問題,他提都沒有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