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州說,“陳國最難搞的,就是這個裴丞相了。”
燕遲道,“裴相要的,大概我們燕國給不起。”
段東黎問,“他想要什麼?”
燕遲看他一眼,挪了一下身子說,“陳國夾在齊衛之中,齊國是三大強國之一,陳國想存活,自然得依附於齊,而衛又親秦,變相的說,陳國是夾在兩大強國,齊國和秦國之間。而齊與秦又交好,陳國的唯一出路就是親齊或親秦,秦國與陳國之間隔了一個衛,陳國攀不上秦,就與齊攀交了。他們這麼些年不停地上貢給齊國,不就是為了存活嗎?而這樣的存活方法,大概也不是陳國願意的,但又不得不做。陳國因為每年納貢,經濟條件一直很差。經濟差,就養不起雄兵壯將,所以,陳國一直很弱小。這麼年些,其他八國的經濟實力都在上漲,唯獨陳國一直前進不了,那不是他們的君王或是大臣或是國民的原因,而是因為齊國。一方面,陳國受齊國庇佑,一方面,陳國又受齊國壓榨,一直起不來。這就是那句古話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齊國是陳國想拋又拋不開的一塊腫瘤,如今,有燕國伸刀去割,裴相不會拒之門外。但他也說了,遠水救不了近火,靴長莫及,所以,他的要求很簡單,自強。”
段東黎聽的模糊了,“他想自強,跟我燕國有什麼關係呢?太子何以會說裴相要的是我燕國給不起的?”
燕遲道,“自強這兩字,說是很容易,可做起來就難了。於一國而言,想強大,得先富,所以,裴相要的,是錢。”
段東黎眨眨眼,“要錢好辦呀。”
燕行州嗤他,“朕傻了嘛,他要錢朕就給?朕憑什麼給他?燕國的國庫是用來養燕國的戰士和百姓的,不是養外敵。”
段東黎道,“一旦陳國投靠了燕,那就不是外敵了。”
燕行州輕哼,“哼,裴連甫那傢伙不是說了,沒有攻克之前,就不能拿攻克之後的利益來交換。他這句話說的是他陳國,又何嘗不是我燕國?他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想讓他陳國點頭答應借道,燕國就得先給錢。給了錢他們才會借道,而借了道,如何發兵,還有待說呢。”
段東黎道,“給了他錢了,他不是該一助到底嗎?”
燕行州道,“若只是給錢,他何必只跟章進談一半不談了?”
段東黎略略想了一下,說道,“他是打算一步一個坑呢?”
燕行州道,“是這樣的。”
他將狼毫往桌面一放,身子倚進後面的龍椅裡,說道,“陳國被逼壓太久,一旦有人要拉他們出泥沼,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跳出來,但陳國若只有一個皇帝,就容易擺平,可陳國多了一個裴連甫,就不好擺平了。裴連甫很清楚,若不在我燕國列兵陳境之前拿到相當實惠的利益,那往後,他想要與燕國再談,就難了。弱國永遠沒有跟強國談判的資格。那樣一來,他陳國也僅僅是從齊國的泥沼裡跳出來,陷進燕國的泥沼裡,永遠無出頭之日。所以,裴連甫抓住這個機遇,要讓自己的國家擺脫泥沼,林立於九國之中。”
段東黎嘿道,“這裴相心真大。”
燕行州笑,“可這樣的人,著實令人敬佩。”
段東黎道,“他這麼獅子大開口,不怕我燕國直接出兵滅了他陳國?”
燕行州道,“他當然不怕,他敢獅子大開口就是因為他知道燕國不敢派兵,倒不是說燕國怕他陳國,而是燕國一旦先出兵打陳國,那齊國和秦國就會聞風而上,藉著保衛陳國的理由,聯合衛國和周國,滅燕。如此一來,齊、陳、衛、秦,再加上親秦的周,就有五個國家來攻燕,燕雖強大,也抵不住五國大軍的壓境,再者,趙國與我燕國也有宿仇的,雖然趙國公主在我燕國,趙顯不敢妄動,可不保證趙顯不鼓動親趙的韓國來做那一根壓死燕國的稻草。”
段東黎聽的陣陣心驚。
燕遲玩味地擺弄著大拇指上的明黃扳指,不冷不熱地道,“這個裴相很精通帝王之術,也深諳談判之策。他話說一半就是在試探我們的誠意。”
他轉頭看向燕行州,“爹打算怎麼做?”
燕行州摸著下巴,苦悶地搖頭,“爹是不會給他錢的。”
燕遲道,“不給錢,他不肯點頭呀。”
燕行州氣道,“我燕國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嗎?那都是老百姓們辛辛苦苦交上來的,他們把錢交到國庫,不是讓朕拿出來去給別的國家的。”
燕遲道,“是這樣,那要如何是好?齊聞那邊已經收拾了行囊,往我燕國來了,若等他來了,接了諸葛天眼和駱涼,陳國那邊還沒有點頭,這事情就不好辦了。”
燕行州蹙蹙眉,“容朕想想,你回去之後也想一想兩全之策,號集你太子府內的所有文客們都來想辦法。”
又對段東黎道,“你也下去好好想,最好去平府一趟,問一下平老丞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