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禎十二年正月到六月,劉超利用在京聽用的機會,上上下下活動半年,打點了銀錢無數,結果卻從皇帝處等來個“以其怨望,斥之”的可恨結局。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滑縣袁時中聚饑民反於開州(今濮陽),勢力漸漸擴大,人數二三十萬眾,禍亂地方從開州擴充套件到豫東南和皖北。
劉超畢竟是正經武將出身,為了亂世自保,便和弟弟劉越利用自家的親兵親將為班底,組建了一支數百人的鄉兵。
今年初,闖賊李自成在殺掉汪喬年之後,橫掃豫中、豫南、豫東大片地區。三月底,連克睢(SUI)州(今商丘市睢縣、歸德等重鎮,漸有問鼎之勢。袁時中便在四月與闖賊合營,將小袁營的主力十餘萬人投入到三攻開封的戰役中,在歸德地區留下部將張獻策(注二)、張獻璽兄弟繼續活動。
這時,世居永城的豪紳巨族們終於慌了。他們想起了一向被他們扔在角落的劉超,恭維他“文武全才”,讓他拿著他們幾經爭吵湊來的銀子糧食去募兵團練。
劉超人老心不老,總想在亂世中做一番事業。於是兩邊暫時放下歷史仇怨,來了個各取所需。
有了銀子糧食和打過仗的老班底,募兵就不是難事。從魯西南和豫東地區南下東去的流民成群結隊,都是上好的兵源。
短短几個月過去,到如今,劉超和他的弟弟劉越手下已經有了大約六千團練,小小的永城已經固若金湯。
不過,劉超的本意還是在出仕領兵上。最近有訊息說,皇帝憂心汴京安危,有意徵召劉超出任保定總兵。因此,當姚克明手持溫如珍和莫崇文的親筆信拜訪劉超時,劉超問明情況立即答應幫忙:莫崇文和劉超的人一起到淮安府的匯通錢莊以匯票兌銀;而劉超這邊墊付銀兩,代 購軍糧兩千石,車運亳州以濟飢兵。
這麼一件大事劉超之所以能爽快答應下來,除了舊情難卻之外,還夾著他自己的小九九。
一旦劉超接到敕書出任保寧總兵,肩負起從西面增援開封的重擔,那麼他手下這六千裝備簡陋且無戰陣經驗的團練兵是遠遠不足的。但加上溫如珍部的那七八千人可就不同了。
溫如珍在貴州便是一員戰將,莫崇文號稱川軍之虎,而混十萬馬進忠則常為左軍先鋒,都是能征善戰的良將。一旦溫、莫、馬、楊四部獲得了充分的補給,便可立即招攬流民,兩月內擴軍成數萬人也沒有問題。
那時,與溫部諸將既有舊又有恩的他攜手溫部作戰,必然會在開封城下大顯身手,將來馬上封侯位極人臣也非不可想象。
即便溫如珍等將不願再回開封與李闖拼命,那麼劉超也可以轉兵向南,藉助溫部兵勢去尋找獻賊的麻煩,獲取他大展宏圖急迫需要的軍功以及財富。
劉超十分自信地認為,他的南下計劃十拿九穩。因為就這在幾天,整個淮北淮南的官場都被張獻忠破廬州的噩耗震動了。
永城地處豫皖交界處,南來北往的訊息都很靈通。
五月初,獻賊冒充進城趕考的學子,尾隨好為人師的考試狂督學徐之坦,裡應外合,襲破廬州,殺兵備道蔡如蘅、知府鄭履祥等廬州官紳學子。第二天,革裡眼賀一龍攻破無為州。加上先前已破的六安、舒城等地,獻賊與革左五營已經佔領了整個環巢湖地區,唯一尚未失陷的廬江縣也是朝不保夕。
訊息還說,獻賊與革左五營在佔領區取民益兵,收編寨眾,如今已有眾二十餘萬。
劉超知道,雖然獻賊與革左五營合營後兵力不少,但比起闖賊、曹賊和小袁營來說,無論是兵力總數還是實際戰鬥力都難以比較。
闖賊號稱百萬,實有五十萬;獻賊與革左五營號稱二十萬,實有兵力僅十餘萬。
闖賊手下計程車卒征戰日久,獻賊與革左五營中卻包含新近強徵入營的百姓數萬。
更為關鍵的是,闖賊李自成在賊營中一枝獨大,號令統一;而獻賊與革左五營實力相當,大家平起平坐。行動時大方向一致,小方向各行其是,沒有統一指揮。
闖賊當面的左良玉不戰而退,將開封甩給闖賊。闖賊橫行中原,已經勢不可擋。但在獻賊當面,卻有監軍大太監盧九德正在調集黃得功和劉良佐兩總兵,出鳳陽,下滁州。官賊兩軍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若是劉超攜手溫部支援黃、劉二將,形成東西夾擊之勢,那麼全殲、重創獻賊與革左五營,或者將其趕回英霍山區,則有較大的把握。
劉超的設想很完美,但他忽略了他出山以來的一個基本事實。
永城士紳湊銀子籌糧食讓他募集流民、編練鄉兵,不是讓他去建功立業,施展個人抱負的。在他們眼中,劉超頂多算是他們豢養的一條高階點的狗,是用來為自己看家護院的。一旦這條狗有了追求,準備離家出走,那麼自然而然的,狗的主人就會給狗拴上鐵鏈,帶上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