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崇禎十三年>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後備幹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後備幹部 (1 / 3)

朱平槿的花樹講話,為松潘的軍、民兩個方面的治理格局定下了基本的調子,也為四川邊疆土司問題的解決開闢了一條嶄新的思路。

散會後,各人並沒有散去,而是在廖大亨的召集下繼續開會,對龍、松、茂地區的整軍、民政、對榷、關隘、稅收、糧儲、設縣、任官、土司、番兵諸多事宜進行進一步商議。

這些事務需要及時拿出細則章程,以便利用即將召開的重臣大會,與巡按、三司和蜀王府政務司和三總部的相關官員對接,儘快落實下去。其中比較複雜的是人事安排問題,一心往龍、松、茂地區摻沙子的護國軍總監軍孫洪對此提出一個嶄新的概念,叫做“援邊幹部”。

“援邊幹部”的概念,並不是孫洪一拍腦袋而蹦出來的火花。它的突然出爐,有一個大的複雜的背景,甚至摻雜著孫洪個人的一些隱秘心思。

後備幹部,曾經是世子朱平槿的心腹之患。隨著朱平槿的師傅舒文翼周遊列國似的在四川各州府組織蜀考,後備幹部短缺的矛盾逐漸緩解,透過蜀考儲備的後備幹部已達約八百人。

這批後備幹部透過了松林山基地集訓,全部列入了護國軍軍籍,所以幹部的具體分配權不在政務司,而在總監軍部。

政務司副總理李崇文在接手朱平槿歲末大戰打下來的地盤後,面對滿目蒼夷的城鎮和農村,提出了一個所謂的“川北振興計劃”。

計劃核心,就是透過地方官府王莊化,全面強化王府對地方的管控。繼而透過強化管控,加快農業生產的恢復,繼而為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奠定糧食基礎。

地方官府王莊化,強化管控,都需要幹部。李崇文沒有幹部,就把手伸向了朱平槿。朱平槿對這個計劃大致贊同,批示總監軍部在幹部配備上予以支援。

隨著護國軍在儀隴、閬中、巴州、南江、通江、達州各地戰場的勝利,這個“川北振興計劃”又從渠江流域的廣安、合州順理成章地擴大到了保寧府、夔州府、潼川州以及重慶府的渝西地區和成都府的簡資地區。

這塊新的區域面積巨大,共計大約五十個縣,佔據著龍泉山以西、華鎣山以東和整個巴山地區。

地方王莊化管理體系建設的大面積鋪開,各地墾荒指標的巨大壓力及特色產業的發展,都造成了地方對軍政幹部的大量需求。可軍隊與新興王有工商金融企業也需要幹部。各地的諸侯都在拼命叫喚要人,總監軍部手中這批訓練好的幹部便成了各方覬覦的目標。

對此,總監軍部向世子提出了一個初步的分配計劃,即地方三百五十人,軍隊二百五十人,工商金融和兵工行業一百人,文宣社團五十人,剩下五十名思想素質、身體條件、文化水平和家庭背景各方面均過硬的後備幹部充實到蜀王府等統帥機關。

然而這個看似照顧各方面利益和需求的人事分配方案遭到了朱平槿的嚴厲批評。

朱平槿認為,每一項當期的具體工作,都應該與當前全面工作中的重點相結合。不能五個指頭按五個跳蚤,結果一個都按不到。這就是區域性服從整體,次要服從重點的道理。

當前的重點,就是四川全省軍令、政令的統一。說明白點,政令的統一就是整合四川二臺三司、道、府、州、縣各級衙門;軍令的統一就是四川主客兩軍、營兵衛所團練的全盤護國軍化。而要達成此目的,這批後備幹部是重要的人事資源。

朱平槿強調,要強化這批後備幹部的理想和希望,鼓勵他們的激情和幹勁,整合、團結和改造舊衙門、舊官僚、舊軍隊,把他們變成統一在蜀世子旗和護國安民旗下的新衙門、新幹部和新軍隊。完成了這項工作,四川就有條件招收和培養更多的願意投身到護國安民大業中的有志青年,繼續充實到護國安民的偉大事業中去。

世子朱平槿對總監軍孫洪做出了這番重要指示,然後繼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保命養蛋的偉大事業中,留下孫洪在春風中凌亂。

孫洪對領導的重要指示認真學習領會、積極宣傳貫徹,迅速調整了分配方案。然而這個新的方案註定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新方案尚未上報,世子的最新指示又來了。

這次是在川北、川中和川南設立十一個新縣。要設立新縣,幹部自然少不了,所以分配計劃還要調整;可是,他的動作速度永遠趕不上主子的思想變化速度。

世子接見詹天顏和朱化龍,在花樹下的那番話,擺明了世子要在龍、松、茂地區下一盤大棋。這個棋子一落,不僅改變了大明西北廣大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而且也影響王府官內部的政治平衡。

……

廣安大勝之後,護國軍已經進入巴山。一統四川,似乎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一統四川后向何處去,這在王府高階幹部中,最近已是一個絕密但又公開的話題。

隨著世子朱平槿在四川官民中的聲望日隆、地位日穩,這些王府高官們在將來向何處去的問題上逐漸產生了分歧,形成了三種主要意見,即所謂的“東進”、“北上”和“南下”。持上述三種觀點的人群,又稱“江派”、“馬派”和“海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