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53 結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卷 干戈斧鉞耀天日 53 結盟 (1 / 4)

。。。再開下本書的時候,我一定要控制在兩百萬字內。。。

——

“請問明公,信鬼神事否?”

方從哲卻不先回答劉基,而是向朱元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那麼,朱元璋信不信鬼神?其實很相信的。他本身就出過家、當過和尚,難免會受到影響。自來金陵後,又有劉基的師父九江道士黃楚望、周顛、鐵冠道人張中、僧人孟月庭,以及正一道的許多有名道士先後投奔至其幕府中。而且,他後來還又找張三丰了很多年,只是一直沒有找到。

不過,當著方從哲的面,尤其是當著滿堂儒士的面,他肯定不會直言作答,笑了一笑,說道:“我讀書少,可是也曾經聽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鬼神之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吧?……,尊使為何突發此問?”

方從哲問出了第二個問題:“明公若信鬼神,則當信人有來生;明公若不信鬼神,則當不信人有來生。可對麼?”

朱元璋想了一想,是這麼回事兒,點了點頭,說道:“正是。”

“若明公信有來生,則百年之後又有明公,明公今生所為者何?若明公不信有來生,則百年之後無明公,明公今生又所為者何?”

“百年之後?……,若有來生?所為者何?”

方從哲的這第三個問題讓朱元璋陷入了迷茫。大凡越是雄才偉略之人,越是掌握大權之人,越是容易去想這些虛無縹緲之類的東西。秦皇、漢武,多麼的豐功偉績,無一例外,卻全都對求仙、長生之術很有興趣。

“在下年幼時,在秀州臨近的山中,曾遇到過一個道士。時值隆冬,大雪初降,當時見他衣不蔽體、散發被面,站立山巔,卻面色歡愉,對雲霞而飲酒,髮長嘯震山林。我很好奇,就上前去問他,問他難道不怕冷麼?站在雪地裡,衣不蔽體,瑟瑟發抖,卻又如此高興,又是為何?”

朱元璋來了興趣。

他幕府中招致了那麼多的道士、和尚,對這些所謂的“奇人異事”肯定是很有興趣的,要沒興趣反而就奇怪了。他追問道:“那道士怎生回答?”

“他沒有回答臣,只是縱聲放歌,唱了兩句詞兒。”

“唱的什麼?”

“百年之後若有我,何不對酒當歌?百年之後若無我,此生為何?”

“噢?請問尊使,可知這道士姓名?”

“在下那時年少,不曾問得。”

劉基看到了朱元璋那一副津津有味的模樣,不覺蹙起眉頭,插口說道:“尊使,我家主公撥冗抽閒,夜見於你,卻不是想來聽你講什麼鬼神之說的。人有無來生,此佛家之言。自古老、釋皆虛妄之談,有識之士不信之也。朱子年十五六,有慨然求道之志,‘氾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然後得之’。因此言道:‘佛學無是處。’……,為何?士大夫治天下,當循聖人之道,未曾聞有以佛、道之學而行之的。”

自古以來,士大夫們都是得意時,入世則儒;不得意,出世則道。儒家和佛道本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道”。一個入世,一個出世;一個積極,一個消極。

聽了劉基的責難,方從哲並不惱怒,只是微微一笑,說道:“先生所言,從哲固知。但有一點不解之處,正想請教先生。”

“說來。”

“為何士大夫治天下,所遵循的皆聖人之道?卻沒有以佛道學行之的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