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11 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1 燕王朝奏請安豐,察罕夜使通浙西(下) (1 / 5)

察罕千里馳援,八千精銳出了碗子城,倍道而行,向東直奔曹州。

經懷慶路,過衛輝路,入大名路,只用了四天的時間就趕了三百多里路。這一日,渡過淇水、越過衛河,快到李家道的時候,軍中來了一個曹州信使。——李家道已快到曹州,兩地相距不足二百里。

“報,曹州告急!自三日前紅賊趙過部將我城包圍之後,連日來攻勢甚猛、晝夜不息,我軍傷亡慘重,就快要堅持不住了。”

“你何時出的城?”

“昨夜三更。”

察罕望望天色,此時才剛近薄暮。

昨夜三更出的城,今天薄暮就能抵達李家道。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信使只用了一天半夜的時間,便疾行賓士了二百里地。這又說明什麼?說明曹州的戰況定然十分激烈,形勢也肯定已到十分危急的關頭了。

“圍城的紅賊有多少人?是趙過親率的麼?”

“剛開始圍城的紅賊不多,大約一兩千人;圍城當晚,有大部隊絡繹開至。到次日早晨,粗略估算,已有近五千人圍我城池。將旗林立,趙過的帥旗也在其中,鼓角震天。再又到昨天晚上小人出城的時候,紅賊又多了不少,具體數額知,只見火光沖天,營寨相連,綿延十里。”

“如此多紅賊圍城,你如何殺出來的?”

察罕帖木兒此問不是懷疑信使的身份,而是想透過此來判斷燕軍的主力究竟在哪裡?

畢竟,“兵不厭詐”,不能僅僅從營寨的數量來判斷敵人的多少,也有可能燕軍是在使詐呢?沒有這麼多人圍城,但給你一個假象。給假象的同時,而主力其實卻是埋伏在從李家道去曹州的路上。察罕帖木兒所帶之八千人已經接連急行軍了四天,一旦半道遇伏,後果不堪設想。

聞曹州告急,先不思解圍,而是考慮本軍安穩。何為老將?何為經驗豐富?此即為老將,此即為經驗豐富。察罕帖木兒果然名不虛傳,深知急躁冒進是為兵家大忌,縱然軍情急如火,也依然保持理智,非常的穩當。

“小人喬裝,夤夜援繩下城,專走小道,當時天黑,又且只小人一人,故此行動方便,沒有驚動到賊軍,得以偷混過關。”

察罕帖木兒沉吟不語。

有將校急躁,叫道:“曹州告危,急需我軍援救。大帥還在遲疑什麼?請快快下令吧!末將願為前鋒,先去解圍!”

“遇大事當穩,爾等何必焦躁?紅賊狡詐,且其軍中有名潘賢二者,素來多謀,人稱智士,好用奇險之計。不可輕忽大意!”

李惟馨深以為然。

他曉得察罕的心思,明白他在擔憂些什麼,插口問那信使,說道:“你一路行來,自曹州至李家道沿途可見有紅賊佈防?”

“除些許斥候、遊弋,並無所見。”

“黃河渡口?”

“太平無事。”

黃河的主河道是由西向東,經過徐州等地;但是在河南蘭陽卻分出了一個支流,向北蜿蜒,剛好從大名路的南部流過,將曹州與李家道分為南北。這一條支流雖無主河道水深,但想要橫渡,也不是輕而易舉。

“主公,你怎麼想?”

察罕帖木兒負手踱了兩圈,轉回原地,又撫須深思,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潘賢二智者,趙過帥才,紅賊軍中非是無人,他們不會不知道咱們援軍將至。黃河天險,豈會不派一兵一卒駐守?其中必有詐也!”

“可是,如果不走大名路境內的黃河,就必須改道向南,過黃河主道,然後再繞行向北,前前後後加在一起需要多走三百多里地。我軍急行軍已有數日,即便還能以這個速度行軍,即便三天後紅賊還沒有能攻下曹州,但等接戰時,怕咱們也早成強弩之末,難為賊軍敵手。”

黃河的這條北去支流還是比較長的,一直深入到東平路,穿過會通河,至荊門站附近,所以繞道向北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想繞道,就只有向南。向南入河南境,有察罕帖木兒在當地的駐軍接應,比較安全、穩妥。

“繞道路途遙遠,肯定不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