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剛動,元軍就趁機從後突襲了。陰差陽錯之下,導致在戰事剛剛開始,雙方的主力還沒接刃,便形成了暫時對元軍有利的局面。
吳軍中軍後陣大亂,兩翼驚愕,進退失據。
……
趙過、潘賢二在望樓上看見了。
潘賢二“哎呀”一聲,說道:“戰未起而後方生亂,陣未成而中軍不穩。大人!吳軍危險了。如果韃子的主力趁機突襲,吳則必敗。吳若敗,我軍必陷苦戰。請大人速點精銳,做好出陣救援的預備!以防不測。”
……
元軍望樓上。
賽因赤答忽笑與王保保說道:“常遇春固然勇悍,特一匹夫耳!果然無備,致使中軍生亂。吾兒此計大妙!”
“父帥打算何時遣騎兵出列,衝吳賊陣型?”
“不要著急。吳賊中軍才亂,兩翼還沒有生變。現在出擊,容易陷入混戰,燕賊尚在左側虎視眈眈,不可妄動。且稍等,等吳賊的兩翼回撤之際,便是我軍騎兵出擊之時!”
——,之前,因吳軍擺出了攻擊的陣型,元軍在相對的方位做出了一些調整,以示守禦。卻原來只是在哄騙聯軍。看似守而實攻。隨著賽因赤答忽軍令的傳下,放在後邊的馬軍陸續提前,已經做好了突擊的準備。
……
吳軍生亂,燕軍欲救,元軍欲攻。
……
吳軍中軍陣裡,常遇春遇亂不驚,他下令,說道:“打旗語,敲鼓!命左、右兩翼繼續向前。並遣人去燕軍壁壘,告訴趙左丞,就說如果元軍趁機出騎兵來犯我陣,便請他也即出馬軍,襲元軍左翼,以作我之策應!”
統帶兩翼的是馮國勝、蔡遷。
見到旗語,聽到催戰的急促鼓聲,他們兩人反應不同,一個當機立斷,一個微做遲疑,但是最終下的命令卻完全一樣:“繼續向前!”
馮國勝是左翼,並傳下軍令:“敢有右顧者斬!”蔡遷是右翼,亦傳下軍令:“敢有左顧者斬!”軍令傳下沒多久,常遇春的軍法官分別趕至兩軍中,又宣讀常遇春的軍令:“禁狐疑。鼓聲畢,若仍未接戰,諸將皆斬!”
……
賽因赤答忽的笑容漸漸凝固,吳軍的兩翼雖然停頓了一下,但很快就又繼續前行了。他扭頭看了王保保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不可置信。王保保喃喃說道:“竟不顧中軍!如此悍然?竟不顧中軍!”
望樓下,做好準備的騎兵將校遣人前來問令:“是否出擊?”
賽因赤答忽轉顧燕軍陣地,看見在他們陣後的馬軍隊似有向前調動的跡象,遲疑了一下,不甘願地搖了搖頭,說道:“吳賊兩翼未亂,我騎兵縱出也不能速勝。一旦不能速勝,沒有了足夠的騎兵,就不好應對燕賊的馬軍。罷了,且先撤回軍中,再等戰機。”
……
燕軍,望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