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中規中距之時,或難顯其名;力挽狂瀾之日,立奇功者,方米罕乎?”
方米罕只是中人之才,換而言之,就是個普通的常人,年歲也並不很大,沒有特別出眾的地方。若是一定要找出個優點,也許就無非“嚴格遵從命令”一條而已。“中規中距”確實是一箇中肯的評價。
但是,如果遇到堅強的敵人、逢上殘酷的拉鋸戰時,像方米罕這樣以上峰命令為使命的人,很普通的一個人,沒有出色的才幹,也想不出來什麼奇策,只就是一門心思地完成命令,這種人,就很有可能會做出“奇才”、“勇將”都做不了的事情,立下奇功。
正如古人言:天生萬物,皆有其用。
即使一個普通的中人之才,也是很有可能會如星光一樣璀璨,引起萬民仰望,充滿敬佩。只是看,他有沒有遇到機會,遇到機會了又能否抓住機會。或者說,看他的上官有沒有把他放在正確的、合適的位置。
“方米罕!”
“末將在。”
“渡湖之戰,你可敢為前鋒?”
帳內群將轉首,方米罕屈膝半跪,鏘聲說道:“但從將軍令。”
方米罕夠有謹慎和耐力,渡湖搶灘,還非得有猛將衝鋒不可。
“楊四。”
“你可敢為方米罕偏裨?”
楊四嘿然一笑,不答反問,說道:“請問將軍,記功簿上,在末將的名下已記有幾顆韃子頭?”
不需記功的文案去翻看,楊萬虎也記得清清楚楚,答道:“已有十三顆。”
“自末將追隨將軍從軍,總共已砍下了多少顆的韃子人頭?”
楊四從軍不算早,累計他參加過的戰鬥,克復濟南是一個,奪棣州是一個,打寧陽是一個,攻兗州是一個。楊萬虎答道:“已有近五十顆。”
“等這次渡湖作戰畢,將軍,請您看好了,看末將是怎麼把這近五十顆給它翻一番的!”楊四睥睨帳內,自信滿滿,尤其盯了幾眼那幾個掛有上等尉以及下等校軍銜標識的偏將,撇嘴笑道,“待到那時,累積軍功,咱也該得個下等校了!”
他這句話卻是吹牛,砍人頭記功,至多就是尉官,要想升到校官,必須在戰術層面上立下有功。要不然,別說砍幾十個,就算是砍幾百個腦袋,也還就是個尉官。不過,帳內諸人沒誰會煞風景,楊萬虎大喜而笑,點著楊四,與諸將說道:“有此壯志,才是我楊家虎子。哈哈。”
定下方米罕與楊四兩人為先鋒,楊萬虎編點諸營,抽出八百敢死之士。又再從這八百人中二度淘汰。有兄弟皆在內的,留一人;家中沒有兄弟的,不要;太桀驁不馴的,再勇敢也不要;而不夠韌性的,也同樣剔除。
最終得到了四百四十九人。
本來楊萬虎從棣州帶來的部眾,就已經都是他軍中的精銳了。又從精銳中選出來了這四百多人。可謂安遼軍中的菁華,盡在於此。
選揀已定,楊萬虎吩咐火夫放倒了十幾頭的牛羊,任其吃飽;又備上美酒,不過限定每人最多三碗。教方米罕和楊四帶著他們抓緊休息,只等李和尚那邊船隻、水手備好,並且得到胡忠佯攻掩護的迴文,便就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