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楊將軍有什麼高見麼?”
“先說你的第二個憂慮。回書胡忠,請他發起一次反攻,將韃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然後我軍趁夜渡湖。如此,韃子前有胡忠的進攻,定不會有備後方,我部順利上岸不就輕而易舉了麼?
“再說你的第一個憂慮,本將部屬雖然不敢自誇驍悍,不及將軍精銳。但是如若將軍不反對,本將願遣部先行。”
李和尚的兩個憂慮,其實可以一分為二。他的第二個憂慮是有道理的,但他的第一個憂慮實為抱有私心。渡湖登陸,等同搶灘作戰,被首先派上去的部隊肯定會傷亡慘重。因此,李和尚不願意調本部先行。
李和尚這個人,從永平起就是頗有些小心思的,儘管後來因為佩服鄧舍的能力,所以一改前非、變得忠心耿耿,到底本性難移,面對同僚時,還是常常會私心較重。不能說無視友軍存亡,至少是很在意本部實力。
對此,楊萬虎雖粗,但畢竟也是流過放、殺過人、現而今又掌軍近萬的一軍之主,又豈會看不出來?只是,他不屑如李和尚一般而已。
果然,他話音才落,李和尚順水推舟,說道:“楊將軍真不愧我海東虎將,面不改色,主動請纓。好,好極了!便如將軍所請,這頭批渡湖之部,就請將軍調派吧。不用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五百人左右最是合適。”
“調軍本將自可為之,但渡湖要用的船隻和水手?”
“湖邊的漁民很多,前兩天咱不是已經開始徵收漁船了麼?將軍放心,待議論定後,本將便會遣人繼續加快徵收,保證一日可成。”
“那給胡忠迴文,請他配合掩護的事兒?”
李和尚摸了摸光頭,哈哈一笑,說道:“胡忠盼我部渡湖,早已望眼欲穿。請他做個配合掩護,怕不正就是老和尚不撞鐘,——正中下懷麼?定無難處。區區小事,交給俺辦就行了。將軍只管請坐享其成。”
“那麼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軍事議完,楊萬虎也不在李和尚營中多留,起身告辭。李和尚難得親自送出營外,又在營門口約定,初步定下渡湖的日子就放在明夜。
回入營中,楊萬虎召集部將,簡單地把軍議內容轉述一遍,然後從諸將中挑選先行的人選。
有什麼樣的將軍,就能帶出來什麼樣的兵。
楊萬虎好戰,連帶他的部將們也都是如此,十個裡邊有九個都是性如烈火。不等楊萬虎把話說完,就一個個爭相請纓。其中也有腦子靈活點的,看出了李和尚的私心,少不了痛罵幾句,但罵過了,卻也一樣是爭先恐後,全都拍著胸脯保證,“定能完成任務”云云,生怕楊萬虎不選他們。
楊萬虎踞坐胡床,手按在腿上,視線從諸人的面上一一掃過。
諸將搶的雖歡,他卻自有計較,心中暗道:“此去搶灘,這番作戰,事關重大。要所選之將,固然須得勇武,但更要緊的卻是謹慎耐戰。俺麾下諸將,雖然說勇武的多,但是既要勇武、又要謹慎耐戰的卻實在不多。”
他尋思片刻,把目光落到了方米罕的身上。
在楊萬虎的營中,若論勇武,方米罕排不進三甲,他沒有這方面的天分;但如果比謹慎和耐力,穩居諸將之首。何為謹慎?何為耐力?簡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只要上官的命令傳下,方米罕絕對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對楊萬虎、李和尚等各軍主將營中的偏將,潘賢二曾經在深入接觸後,分別有過一番評點,並將此評點呈送給了鄧舍,以方便鄧舍可以更進一步地瞭解各軍的長處與劣勢。評點到楊萬虎軍中時,他是這樣評價方米罕的:“雖中人之才,堅韌不拔,任事勇敢,有烈士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