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71 得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71 得計 (1 / 3)

鄧舍、吳鶴年、河光秀、時三千等一行人,向前而行。沿路兩側皆是麥田,行有七八里地,見前頭現出一處村落。鄧舍便在馬上,手搭涼棚遠望,見村頭有兩棵大樹,鬱鬱蔥蔥。時已三月下旬,樹葉已然甚為茂盛。

鄧舍瞧著眼熟,猛地想起,笑顧左右,說道:“若我記得不差,前頭那村子應該便是牛家村。”屈指一算,道,“要算起來,自我來益都,這已經是第三次來這個村子了。第一次來時,是才得益都之後。第二次來時,是在去年底,打走察罕之後。這一回,便是第三次了。”

說到這裡,他嘆了口氣,又與吳鶴年說道:“我還記得,頭回來時,這村子裡的村民著實不少,老老少少,青年丁壯,加在一處,得有八百餘。而當我第二回來時,卻只就剩下了兩百出頭。姚先生曾有言道:‘干戈不止,而我民何罪?’誠哉斯言!每憶及姚先生此語,我都是不由惻然。”

吳鶴年說道:“主公心憂天下,情牽蒼生。臣深為百姓歡喜。干戈不止,百姓固然無罪。有罪者,蒙元之韃子是也。今主公起自海東,為的正是戡亂天下,復我河山。以主公英明神武之姿,這天下早晚必然重歸太平。”

“英明神武?哈哈!”對吳鶴年的馬屁,鄧舍一笑置之,打馬一鞭,催騎快行,說道,“走,既然來到這裡,牛家村不可不去。咱們且去看看。”

百十騎風馳電掣,轉眼間來到村口。

鄧舍先不急進村,便就停在那兩棵大樹之下,勒住馬,往村裡看。上次來時,村中冷冷清清,路上雜草叢生,很多的村宅也都倒塌了。這一次,還沒見著人影,就先聽到了幾聲雞叫。鄧舍打眼看去,見村中的土路平整了許多,到處都是人的腳印和車轍的印痕,雜草也都沒了。

再往裡看,屋舍整齊,一眼望過去,之前那些倒塌的房舍或者已經被清理乾淨,或者就在原有的根基上又重新建造起了新的土屋。更又且遠遠地看見,便在土路轉彎的地方,有三兩隻雞鴨,也不知是從誰家跑出來的,正一搖三晃地在地上尋食。剛才聽到的雞叫,大約就是它們發出的。

鄧舍看得多時,比較滿意。眼前此景,雖然還是有點冷清,遠遠不及頭次來時看到的那種興旺景象,但是卻也不復上次來時所看到的那種荒涼情景。很明顯,這個村子已經漸漸地開始在恢復元氣了。他轉過頭,讚許地看了吳鶴年一眼,說道:“吳大人不愧我海東干吏,果然名不虛傳。”

村子能恢復元氣,吳鶴年身為地方的最高長官,肯定勞苦功高。吳鶴年謙虛地說道:“臣有何功?都是主公的政策好。臣不過是執行而已。”

“吳大人何必謙虛?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過度的謙虛就是驕傲?”

吳鶴年一怔,道:“過度的謙虛就是驕傲?這,……,臣還真是沒聽說過。”品咂再三,讚歎不已,說道,“主公真是出口成章,滿腹才華。這句話說的真是太有道理了!古人云:‘過猶不及。’即此之謂乎?”

鄧舍隨口一句話,沒想到吳鶴年還能引經據典。被他這麼一說,這句在後世傳得很俗的話,還真是就有了點可供人品味的深蘊了。

鄧舍心中想道:“這就算滿腹才華?老子還沒虎軀一震呢!”因為一路走來,看到途徑各地都恢復得不錯,所以他的心情也是不錯,拿起手指點了吳鶴年兩下,戲謔說道:“吳大人,你真是舌燦蓮花。一頂又一頂的高帽子送過來,我還真有點吃不消了。”哈哈一笑,下了馬,步行入村。

吳鶴年訕笑兩聲,也忙下馬,提起袍子,小步快跑地追上。

河光秀不落人後,也是急追慢趕。村中路窄,只能容兩人並行。也不知他是哪兒來的力氣,硬是把時三千給擠到一邊兒去了,和吳鶴年一左一右,緊緊地跟在鄧捨身後。

他一邊兒擠,一邊兒還對時三千不住口地小聲說道:“借光,借光。”擠過去之後,又轉回來頭,連連對時三千拱手和賠笑,說道,“得罪,得罪。……,時將軍,你還真是人如其名。擠著你,就像是擠石頭似的!……,咦?你只愣著瞅俺作甚?怎麼還不快點叫弟兄們散開,護衛主公呀?”

碰著河光秀這樣的人,那是氣不得,笑不得。時三千沒好氣地“哼”了聲,也不理會他,自管自指揮衛士,留下一部分看住村口,兼顧照看戰馬。其他的則也全部都下馬,或走前,或殿後,或分在兩側,跟隨扈衛。

入得村中。

土路的兩邊都是農家小院。因為正是農忙的時候,所以村中沒幾個人,院子都是空著。但是透過圍繞院子的籬笆,卻可以看到,有許多的人家都在院子裡開墾出了一些菜畦之類,還見有兩三戶居然養起了豬、羊。

鄧舍說道:“上次我來時,連房舍都是坍塌的,更別說菜畦了。時隔不過數月,今日來此,不但房舍整齊,更還能見到幾乎村中家家都又墾出了菜畦。不僅如此,竟然還有雞鴨、豬羊!吳大人,又皆為你的功勞。”

“民以食為天。山東的民風淳樸厚重。老百姓勤勞,且因為素來人口繁盛,又知道愛惜土地,在院中開墾菜畦本是風俗。臣所做者,不過是給百姓們提供了些蔬菜的種子。並且,即便就是連這種子,也還都是從海東運來的。還有豬羊等,也都是從海東調撥過來的。臣借花獻佛,不算有功。又再且,勸農耕桑,本為地方官的本分。主公讚譽,臣愧不敢當。”

鄧舍當然知道菜籽、豬羊都是從海東運來的,所以稱讚吳鶴年,其實是在贊他分配得當、排程得宜,且辦事麻利。從海東運來,這是海東官員的功勞;收到貨物後,能快速、公正地分下去,這就是吳鶴年的功勞了。

不過,他也沒再解釋,順著吳鶴年的話風,邊走邊問道:“菜籽、雞鴨、豬羊等物都分配下去了,耕牛呢?耕牛分配的如何?”

“自去年底起,接連從海東運來了三批耕牛,總計萬餘頭。當時,頭一批運送來時,臣還在行省左右司,曾有親手調集。所以對此中的情形還算熟悉。遼東、朝鮮兩地的耕牛僅夠自用,故此,運來益都的耕牛,多數都是從南韓調集而來的。三批萬餘頭,按照地域的不同,半數給了東南沿海,三分給了西北及南邊諸城,益都府獨得兩成。是有兩千多頭。

“這兩千多頭耕牛,臣又按照各縣村土地和丁壯的多少以及各縣村土地的肥沃程度,區別地分了下去。地多者多分,人少者多分,地肥者多分。牛家村丁壯不多,土地肥沃。如果臣沒有記錯,應是分給了二十頭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